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绝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普通人,你做好成为普通人的心理准备了吗?为什么?
普通人,普通,的人有人说绝大部分人都会成为普通人,你做好成为普通人的心理准备了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靠辛苦工作,勤奋学习的有爱心,懂谦让的大部分人应该是普通人吧!
其次,普通人更能融入社会
相比于成功人士和高智商的人,普通人容易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用平常心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赡养老人,做到尊老爱幼,童叟无欺,宽以待人,不是更容易社会和睦吗?
我眼中的自命清高和成功人士,感觉不是想摘外国的月亮就是埋怨社会的不公,好象他们就是世界的救世主,而普通人就是草蟒一般。真正的有德有才的人都会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人,不会觉得高人一等。
因此,如果你有一颗特别聪明的头脑,有个富足的老爸和明星脸,就恭喜成为特例吧!
我们绝大部分做普通人也不会羡慕你,因为我们也很满足眼前的生活。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穿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普通人么?我并不想做。要做普通人也要做一个有思想,有觉悟的普通人。看淡了生活才会回归普通。如果还没有让我绽放就要把我打入普通行列,对不起,我做不到,也不允许自己那样。
选择自己喜欢的领悟,去为之奋斗,哪怕失败,其走过的路就已经不普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无显赫的背景,二无出众的才华,出身于平民之家,本来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同时也从未奢望过高贵,因而,绝不会有从高贵跌落到普通的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都能成为普通人这是一件好事。人与人之间更加平等。能减少土豪阶层,权贵们拼富,耀富,挥金如土,浪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恶习。净化社会风气。崇赏节俭廉洁的美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
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这是一定的。就像金字塔,处于塔尖的,一定是数量极少的。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社会结构从金字塔型向着橄榄型演化,也就是说,两头小,中间大,很多普通人在满足了基本生存条件后,正在进入到衣食无忧的中间状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的品质在提高,当然,还没有达到富人、杰出人士的级别,但无妨,你已经是很幸福的人了。
一般来说,任何社会的人们,都有三种状态的存在,一是生存状态,人们挣扎在贫困线附近,稍有波折,就会陷入困境。二是生活状态。积累了一定的物质条件,远离了生存的危机,可以培养一定的理想和才艺追求,对于生活有了享受的可能;第三种,就是你所说的超越普通人的阶段了。那是在生存无险、生活无忧后,进入到为了某个信仰而奋斗的阶段。这一阶段,杰出人士们对于全行业、对于全社会、甚至对于全人类,都会有一个坚实的目标,他们立足在顶端展望世界,有宽阔的视野,前瞻的眼光,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成为重大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重要的政治家、商界英才、国宝级专家等,都属于这一类。
那么,作一个普通人,你应当有什么样的准备呢?我想至少要想到三点:
其一,奋斗的心志一定要有。普通人可以向杰出的人才转化,关键在于奋斗。上面我所说的生存、生活、信仰的三种状态,是一般的分类。生活中,优秀的奋斗者,可以突破前两种状态,在第三种追求中,取得成功。比如马云,开创阶段,他为生计担忧,许多人认为,他简直就是一文不名的骗子。那时候,他还处在第一阶段,还在为生存挣扎。但他不懈奋斗,用聪明的头脑,创新的思维,过人的捕捉机遇的能力,迅速地度过了创业的草创期、瓶颈期,而在一个互联网大发展的崭新机遇期,获得了淘宝的空前成功。所以说,机遇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一准备,就是不断地提升能力,不断地实现创新,不断地展示奋斗精神,才能在N次的失败之后,终迎来胜利的曙光。
其二,稳定的心态一定要有。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没有天上掉陷饼的事。有些人,希望靠一张彩票就进入富人行列,那么,即便给你一张彩票,但你自身的能力不足,自身的追求不够高远,你实际上顶多对生活条件作一些改善,你可能只属于第二阶段的人士,生活无忧的行列,离崇高信仰的追求,还差着远呢。生活中,许多一夜暴富的人,没有稳定的心态,很快就大浪淘沙中失去了到手的财富,又步入芸芸众生的挣扎队伍中了。根源就在于,他没有稳定的心态,没有用高尚的追求谋定长远,财富于他,仅仅是一张彩票上的数字,他无法转换成持续上升的动力,所以也注定就走不远。所以说,普通人与杰出的人,不是简单以财富的多少来分的,而是以追求的高远与否来分的,稳定的心态,就显得特别重要。
其三,不断地学习一定要有。学习是一切人进步的阶梯。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实践学,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突破,才能实现从生存、生活到信仰三个阶段的完美演变。很多人以为,学习就是大学阶段,拿一张文凭,进了社会,最多再进修个硕士,就够了,一辈子就无需再努力。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真正的才能不是高校的几年培育出来的,高校给予的是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以致用的后半辈子,是边实践边学习的过程,学习如呼吸周围的空气,一刻也不能停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