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下,为什么种田不赚钱?大量田地被抛荒?农业的困局是什么?
农业,农民,现在当下,为什么种田不赚钱?大量田地被抛荒?农业的困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果两口子承包百儿八十亩,自己亲力亲为试试,看看赚钱吗?怎么说一年也有十万八万的收入,关键是自己必须亲自干,不能雇人,雇人不够工资,毕竟利润太小了,包地就是一年赚一茬,一亩地千儿八百,年景稍微差一点就是几百块钱。
很多承包户,天天雇人,打药也雇人,浇水也雇人,天天地里一群人,他们都要钱,一个人一天70元,你算算一天得多少费用,这都是利润。
我认识聊城东阿一个客户,承包了2340亩,承包费是一亩地一年一千斤麦子,天天地里最少30多个人,一天的费用就是2000多块钱,一年后倒闭了,亏了30多万,基本上都是雇人的钱,所以种地雇人只有赔钱,利润太小了,赚的就是辛苦费,大家说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作为农民子弟,你说的这种情况我是深有体会的,现在农民种田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已经远不如从前了,具体是什么原因让视土地为命根子的老农民让土地抛荒呢?下面我以我们村的种地情况来分析一下原因:
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工资逐年上升,粮食价格多年一直未有太大的上涨。五年前我们那里土地还是不存在抛荒的情况的,每家每户的田地都还是以时节按时播种和采收的,为什么五年前大家还种粮很积极,到今天就不愿种了?下面我来算一笔账,看完大家就清楚了。
2015年时,城市农民工的基本工资在3000/月左右,夏粮种植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秋粮种植玉米,玉米亩产1100斤,当年小麦平均价格1元每斤左右,玉米价格在0.85元每斤,我们那里每家分到的田地在5亩上下,现在我们可以算下每户靠种粮的一年最高毛收入是1000×1×5+1100×0.85×5=9675元,粮食种植的投入于产出比大概是十分之三,除去投资,所得净利润为9675×0.7=6772.5元。2015年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了,但是麦收季节,秋收季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都会请假回来收粮,麦收季节需要请假10天,秋收请假10天,20天工资损失2000元,来回路费500元,如果外出打工同时兼顾家里的地,还能多出收益6772-2500=4272元,所以农民是舍不得让土地抛荒的,这也是前几年一到麦收季节工地上老乡们都相约一起回家收麦子。
2019年,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的月工资已经达到了8000元左右,同时间小麦价格1.1元每斤,玉米1元每斤,我们再来算一下,如果农民继续种地还划算不划算的,种粮的毛收益为1000×1.1×5+1100×1×5=11000元,净利润为11000×0.7=7700元,农民工回家收粮依然按照请假共20天算,工资6000元,来回路费500元,这样算下来农民工继续种粮多得收益为7700-6000-500=1200元,以上还是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算出来的收益。
两季种植,还要每年请假来回两次收割和种植,只能多得到可怜的1200元收益,这就是当前农民不愿继续种地种粮的原因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下,为什么种田不赚钱,大量田地被抛荒,农业的困局是什么?下面对此问题进行浅析,以期抛砖引玉。
种田不赚钱是得到公认的,那么,种田真的不赚钱吗?其实,种田还是赚钱的,关键是与打工挣钱相比,种地所挣得钱就少得可怜。如一个家庭三个劳动力种十亩地,一年辛苦下来,也就可以挣一万来块钱。而一个劳动力进城打工,一年最少可以挣两三万块钱,一个人就要顶上三个人两三年种地的收益!所以,相比之下,种地就不挣钱。
种地挣钱很少,同时受到农作物价格的制约,也受到种植规模的制约。在农作物价格方面,是一个不容易平衡的问题。语本《汉书·食货志上》:“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基本道出了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前因后果。所以,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大幅提升农作物价格,来达到种地赚钱的目的。因为粮食大幅提价,会有很多我们老百姓不了解的负面作用,甚至同样会伤及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还是应该把种地赚钱的眼光,放在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扩大规模、科学种田上。这样才是务实的做法。
在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方面,这些年农民自己已经做过很多尝试,但毕竟农产品价格是相对稳定的,所以,收效甚微。这样,我们就只能把目光投向扩大规模和科学种植上。
扩大规模,必须与科学种植结合在一起,才可以收到满意效果。可以设想,我们种植十亩地需要三个劳动力,我们种植一千亩地需要三百个劳动力,这样看似规模扩大了,但种地的效能却丝毫没有得到提升,与没有扩大规模之前效能完全相同。所以,就必须向科学和机械化要效益,否则,农业的困局就无法打开。我这样说,把农业的困局定格在种植规模和科学种植两方面,只是自家之言,是否准确,还有待探讨。
对于种植规模的扩大,在农村劳动力发生大量转移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推广土地流转。接收了大量耕地的农户,则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大量减少劳动力的应用;采用科学种植,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以此达到降低成本,提升种植农作物收益的目的。
我是老牛爱遛弯,关于为什么种田不赚钱,大量农田抛荒,农业的困局在哪的话题,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耕种方式方法,没有跟上社会的朝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工艺变革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核算,提高了工人工资,面种田这个传统行业没有跟随历史的步伐,工作效率低下,辛苦效益低,导致大量农田荒废,要走出目前困境唯一出路加大改革力度,平整土地扎根机械化才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留言。我是乡村老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