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养鸭怎么用药?
药物,浆膜,疫苗养鸭怎么用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 育雏阶段尽量少用抗菌药物
雏鸭在育雏期间,有可能出现沙门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多数是通过胚胎垂直传播,也可以在出壳之后在饲养过程中由环境中的病原菌引起。倘若病情较为严重,发病只数较多,选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必要的,但用药时间不能太长,还要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内微生物平衡。
鸭只在正常情况下,肠内寄居很多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鸭的盲肠很发达,栖居的微生物可帮助分解纤维素,还有许多细菌可以帮助消化,或产生维生素K等。不少养鸭户在用药方面走入误区,误认为从育雏的第一天开始就喂给雏鸭各种抗生素,殊不知抗菌药物在杀死致病细菌的同时,大多数对机体有益的细菌也被消灭了。由于雏鸭肠道内微生物群尚未完善,消化机能也较弱,所以就容易造成肠内微生物区系的失调,雏鸭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症及各种代谢障碍病。
因此,在育雏期间尽量少用抗菌药物,建议多用微生态制剂,让其在生物竞争的过程中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改善肠管环境,调节菌群平衡,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成活率和抗病能力。
倘若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垂直传播的病原菌相当严重时,则可以在雏鸭出壳1~2d内,用敏感的抗菌药饮水,1次/d,连续2d。然后喂给微生态制剂,拌料喂7~10d,并添加多种维生素。
3 鸭群一旦发病时的用药建议
3.1 用药必须对症,切忌盲目滥用抗生素 鸭群一旦发生疾病而出现死亡时,切忌急忙盲目投药,应首先对病鸭进行确诊,可以请有经验的或专业的兽医人员协助诊断,然后选用效果好、无不良反应的药物进行投药,切忌滥用抗生素,否则就会“无的放矢”盲目投药,即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3.2 确定首选药物,掌握使用剂量和疗程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先做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确定治疗疾病的首选药。或使用一些不是经常使用的药物,以避病原存在耐药性。或选两种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
药物的剂量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药物在体内要达到一定剂量才能发挥作用,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剂量太大,一方面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会发生中毒以至大批死亡。因此,剂量的决定,要依据说明书,要请教有经验的兽医,要不断总结经验。
药物使用的疗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为病原体在体内的生长、繁殖都有一定的过程,任何一种药物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都必须有一定的疗程。一次用药之后,有些细菌只能被暂时抑制,药物浓度一降低,又会继续繁殖。因此,抗菌药物一般应连续用3~5d,在症状消失后再用1~2d,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为了调整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在停药之后,喂1~2d微生态制剂,可以促进食欲,增强消化和吸收。
3.3 合理用药策略 合理的用药要讲究策略,其关键在于把抗菌药配伍联合使用。合理的药物配伍可引起药物的协同作用,不合理的药物配伍就会起到降低疗效,或者产生沉淀、分解失效,甚至毒性增强,出现不良反应等。例如:
药效的协同作用:青霉素与链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合用可增强疗效。若青霉素与罗红霉素、氟苯尼考合用就会降低疗效。
药效的颉抗作用:多粘菌素类(如硫酸黏杆菌素)与氟苯尼考、喹诺酮类合用增强疗效;若与新霉素、庆大霉素合用会增强毒性。
药物的配伍禁忌:盐酸林可霉素与甲硝唑合用可增强疗效,若与罗红霉素合用则可降低疗效,若与磺胺类药合用则产生混浊而失效。
如饲料中加有防治球虫的莫能霉素或盐霉素后,又混饮或混饲泰牧霉素来防治支原体病,就会引起中毒。
因此,使用药物要搞清楚药物之间的合理配伍和配伍禁忌,不能盲目配合使用。
3.4 正确选择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不同的药物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和在体内的分布浓度而采取不同的给药方法,这是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和细心考虑的重要问题。 为了防治肠道感染的疾病,可采用饮水或拌料方法给药,应选择肠道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的药物,若只是饮水给药,就应选易溶于水的药物。
为了防治全身感染的疾病,应选用注射制剂进行注射。若采用拌料和饮水给药时,就应选用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如果选用口服较难吸收的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新霉素等,即使在药物试验时极为敏感,实际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为了防治呼吸系统感染的疾病,则应选用不但对呼吸器官有很强的亲和力,而且能在气囊、肺和气管中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药物,如氟喹诺酮类等。
有了正确的给药途径,还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大群鸭只发病时除了及时注射有效的药物之外,还必须喂服2~3d或3~5d药。而有些鸭只食欲减少或废绝,采用拌料喂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此时采用饮水给药,往往可以获得有效药量。有些药物虽然可以溶于水,但不耐酸、不耐酶,因此,也不能以饮水方式给药。如青霉素粉剂属不耐酸、不耐酶药物,以饮水给药,易分解降效,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治疗全身感染的作用甚微。作为治疗性饮水或拌料给药时,应在给药前停水或停料一段时间,先饮完药液或食完药料后,再给予清水或无拌药的饲料。为了让大多数患鸭都能饮到药液和食到药料,应增加2~3倍的饮水器及料槽。
3.5 根据鸭只机体的具体情况用药 鸭只的盲肠较为发达,土著栖居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肠管内的微生物可以“制造”维生素K,还有助于肠道中饲料的消化和吸收。在使用抗菌药时,用药时间不宜太长,用药3~5d后应立即喂微生态制剂,及时补充有益的微生物,以调整肠内微生物的平衡。否则,用药之后虽然把肠道内的病原微生物杀灭,同时也杀灭了有益微生物,从而影响了鸭只的食欲和消化。
鸭的肝脏和肾脏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肝脏病变严重和肿大时,其解毒功能也随之减弱,倘若此时用药时间较长,药物在体内不断蓄积,容易发生中毒。因此在用药的同时,应考虑到配合使用护肝的解毒药物;当肾脏发生严重病变或肿大时,其排泄功能不全,排毒作用受阻,容易贮留尿酸盐,肾小管积满尿酸盐,尿排不出,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在用药时应选择对肾脏无损害的药物,并配合使用肾解毒药。
3.6 加强辅助疗法 鸭只患病之后,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甚至渴感下降,维持生命和抵抗疾病所需要的蛋白质、糖类、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大大减少,机体代谢水平很低。在使用各种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辅助疗法,目的在于扶助机体提高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
3.6.1 补充能量 鸭只在疾病过程中,能量需要增加,但此时的摄入量减少,可在饲料中额外加入玉米,或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或蔗糖,提高能量。
上一篇:有个专属野王是个什么样的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