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我出来打工了、两岁的女儿晚上总在哭喊着叫我我该视频安慰她还是直接不理让她习惯了?
孩子,妈妈,你的我出来打工了、两岁的女儿晚上总在哭喊着叫我我该视频安慰她还是直接不理让她习惯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如果孩子不满一岁,一定一定尽最大努力晚上陪着她,孩子会熟悉你身上的气味,并在长大后依然记得!孩子对你的情感依恋也源于此!愿天下孩子都能有一个充满关爱的幸福童年![祈祷][祈祷][祈祷][玫瑰][玫瑰][玫瑰][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么小的宝宝,最需要亲情的抚慰,有机会就要多视频。既然不能在孩子身边,就要尽量制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减少孩子情感的缺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熙妈,谈谈我的看法。两岁的孩子正是人生第一个分离焦虑期产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的粘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如果和最亲密的人分离,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容易导致孩子未来的胆小等性格。
孩子既然想视频看你,你当然应该跟她视频,至少通过视频你们还能见面,跟她说说话,这样也能安慰安慰她,所以赶紧的吧,能通过这种方式弥补一下也是好的。
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来打工,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但是不能一位的把孩子就就给老人,毕竟老人的教育方式和年轻人的教育方式不一样。
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跟父母分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与父母建情感依恋的时候,你们的离开,让孩子少了这些,毕竟孩子才不懂钱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只会觉得妈妈的怀抱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时候开始,少了依恋,内心会是多么的伤心,会影响孩子将来的性格,内向,不自信,缺乏安全感。不听你的话。
熙妈就深有感触。因为我就是在2 岁前亲妈离开了我,我天天找妈妈,但是3岁前的记忆会遗忘,都是旁人跟我讲的。想想那时多可怜。
这也导致后来,我不怎么爱听父母的话,不听爸的话,不听后妈的话。现在我做了父母,我要亲自带娃,我觉得他们都带不好我的娃,我对他们持否定态度。但是,现在想想,我自己带娃也不见得就带的好,如果有人帮忙,我会轻松一点,不那么累。毕竟老人都是爱孩子的。虽然有点溺爱,但是,其实想想熙妈要是从小有个人疼爱,甚至溺爱一下,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而熙妈就是缺爱的一个人。我作为父母对孩子严厉一点,毕竟我天天跟在孩子跟前,旁边的老人,其他人宠爱一下,孩子会更有幸福感,与人的关系会更好一些。比如我家爸爸总是背着我给孩子买零食,气的我,但是回头想想,爸爸有真的有买多少零食给他,孩子也许就是这些小幸福才是她人生的美好记忆。
所以这个慈父严母,这个“恶人”就我来当。
你都已经离开孩子的,孩子够伤心的了,还不给她看视频,也许这视频就是你们之间唯一的沟通交流了。
还是多多与孩子聊天吧。不要把唯一的情感断了。通过视频聊天,安慰孩子,给孩子希望,之前你没有抛弃她。
烤火很多就收儿童,一年后见到爸爸妈妈斗不认识爸爸妈妈了,因为你们在他心里种下了伤心的种子,所以他不理你们了。
多弥补弥补对孩子的陪伴不足吧,对孩子来说,哪怕没有钱,也要爸妈的陪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岁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萌芽、完善的时期。孩子可能刚刚习惯妈妈每天都陪伴的时光。突然要和妈妈分别,产生了分离焦虑恐惧症。白天有其他亲人的陪伴还好,一到夜晚就思索起妈妈,会不停地啼哭。
其实,这是孩子在释放情绪。在孩子的心理正在逐步接受母亲离开自己的这种现实。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能做的也许就是给孩子发一个视频,让孩子隔着屏幕看看爸爸妈妈。
可是,有时候妈妈会发现,孩子不看到自己却还好,一看见了情绪更激动,哭闹不止。这样还不如不要和孩子发视频打电话,让孩子慢慢习惯就好了。家里带孩子的老人也会认为,孩子的父母在异地孩子哭闹,远水救不了近火,还不如不让他们知道。让他们安心工作,孩子习惯了就好了。
再次遇到这个问题,说明很多父母明明知道处理孩子分离恐惧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或者冷处理。但是,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左右为难。
难道就没有解决留守儿童分离焦虑的方法吗?
给孩子安排一个伴侣,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个毛绒玩具,让孩子把对父母的思念寄托在玩具身上。弥补孩子在安全感上的缺失。
每天固定的时候陪伴孩子,例如在清晨或者夜晚,爸爸或者妈妈通过视频、电话和孩子取得联系给孩子讲故事、聊天。让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记忆能保持美好和幸福感。
尽量多回家陪伴孩子,不要因为刚开始分别孩子的哭闹就拒绝和孩子见面。要知道在孩子心理对分离的恐惧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变成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给孩子满足的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不是任何玩具或者一个视频一通电话就能解决的。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陪伴。
最后说一个事例,说的是一个女孩到山区支教。那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孩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自己的父母见面。女孩热心把自己的手机给孩子,让他们打电话或者发视频给自己的父母。但是,孩子拒绝了。
“我不能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因为,那样会让爸爸妈妈担心,但是,即使他们担心也不能回来。这样爸爸妈妈就更难过了”
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父母用爱、用呵护来解决,而不是拒绝和孩子见面,让孩子孤独地长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