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受戒》写作角度看,赵大妈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大娘,大妈,小英从《受戒》写作角度看,赵大妈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从《受戒》写作角度看,赵大妈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中关于英子的母亲赵大娘的描写有两处
一处是介绍英子一家时,描述的赵大娘的形象:
赵大娘是个聚宝盆,五十岁了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无论何时都是精神饱满,头梳得整齐,衣服穿得体面。热爱劳动,一天到晚不闲着。除了会做农活和家务,还会剪花样子。
描述了一个勤劳朴素家庭殷实的农村妇女形象。
第二次出现,是描述明子来赵家帮助大英子出样,聪明伶俐,赵大娘想收他为干儿子。再次表现了大娘对小和尚的喜欢,热情,表现了英子一家对海明的欢迎。
因此,为英子和海明朴素的爱情做了铺垫,在家庭层面是没有阻挡的,是美好的,是可以接受的。并且给我们希望,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然而,这个故事,是有一点悲伤的结局的,我们并没有看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大妈是小英子的镜像,赵大伯是明海的镜像,大伯大妈生活和谐,与世无争,生活在一个类似桃花岛的小岛上——这其实是明海和小英子的童话式未来的隐喻。赵大妈看似枝蔓式人物,其实是环形叙事的一个枢纽,一个推动力:赵大妈看着女儿与明海两小无猜情愫暗生,却并不阻止,反倒认明海为干儿子,可谓是“赵大妈”变“招女婿”。赵大妈自己的生活其实在心里暗示着也诱惑着明海和小英子两人——有这样的桃花岛,又何必离开?又何必入城另寻出路?
《受戒》是汪曾祺的《桃花源记》,明海何尝不是汪曾祺自己?只是这只能在梦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说课里面讲到汪曾祺是文人,不是知识分子,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人和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他讲究的是腔调和趣味,而不是彼岸、革命与真理。他有他芦苇一样的多姿性和风流态。
他平和、冲淡、日常,在美学的趣味上,这是有传承的,也就是中国美学里头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那就是“雅”。什么是“雅”?“雅”就是“正”。它不偏执,它不玩狂飙突进。“正”必须处在力学上的平衡点上,刚刚好。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冷不热、不深不浅。
汪曾祺懂得这个“妙”。这些语言漂亮得不得了,很家常,却不能嚼,你越嚼它就越香,能馋死你。我们读经典小说就是要往这些地方读,它会让你很舒服。老实说,这样的语言年轻人是写不出来的,你必须熬到那个岁数才行。到了那个年纪你才能笑看云淡风轻,关键是,你才肯原谅。只有原谅了生活、原谅了人性的作家才能写出这样会心的语言。汪曾祺的小说人人可读,却真的不是人人都可以读的。这样的语言和围棋很像,黑白分明的,都摆放在棋盘上,可是,你的能力没达到,你不一定能看出内在的奥妙。
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劳动阶层,在汪曾祺的眼里,他们真的就是“正经人”,是有毛病的正经人。——这就是汪曾祺的文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哲学,他不把任何人看作“敌人”。
他写的是乱世之中“小国寡民”的精致人生:安逸,富足,祥和,美好。可以说,在任何时候,“美”和“诗意”一直是汪曾祺的一个兴奋点。他在意的是乱世之中的“天上人间”。
每一个结尾近乎诗,每一段文字近乎透明,透明总是轻盈。每一处结构都做柔性处理,每一篇都那么悠远、淡定、轻逸、唯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受戒》这篇短篇小说里,赵大妈、仁渡和尚等配角都是用来烘托气氛以及突出主角人物性格的。
汪曾祺曾说:“气氛即人物”,如果不写赵大伯和赵大娘的直爽能干,不写赵家活跃开朗的家庭氛围,小英子能说会道、天真可爱的性格就会显得不真实;如果不写荸荠庵的生活以及庵里几位和尚半俗半佛的性格,那么明子的形象也会显得空洞无物;如果不写赵大娘一家的生活场景,不写庵赵庄人们自由随心的生活状态,明子与小英子之间不受戒律约束的爱恋也就失去了道德伦理的依据。作者写赵大娘、赵大伯,写仁渡、仁海等和尚,就是在写小英子和明子。
(《受戒》插画,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再单独看一下作者如何通过写赵大娘来加强小英子的性格特征。“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她勤劳能干,会剪纸、善言辞,而小英子就是一个翻版的赵大娘,她比她母亲更机灵、更能干、更会说,这是小英子的性格底色。赵大娘看明子聪明手巧,一高兴就认了一个和尚做干儿子,这是多么不符合世俗礼教的啊,但是赵大娘没有觉得不妥,反而十分享受这种亲近的关系,她找明子画绣花样子,招待他吃喝,而明子给赵家帮忙干农活,与小英子玩耍,相处非常自然,完全不带利益目的。所以,受赵大娘的影响,英子能够十分大胆地跟明子表白,而不在乎世俗礼法的禁锢。这也是汪曾祺写《受戒》的主要意图:“人是不能受压抑的,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的价值。”
上一篇:苏州工作目前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