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崇尚贞洁究竟是对女人的禁锢,还是保护女人?
贞节,贞洁,女人古代崇尚贞洁究竟是对女人的禁锢,还是保护女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崇尚贞洁究竟是对女人的禁锢,还是保护女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庸,树立崇尚贞洁的道德风尚的也是男人。
特别是南宋之后,程朱理学受到社会的广大推崇,对妇女的约束也达到了顶峰,“饿死事小,失节是大”,“存天理,灭人欲”,“女子无才便是德”,立贞节牌坊等等,进一步禁锢了妇女的自由和权利,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进一步得到加深。
如果说保护,那应该是对男性的保护,对男性血统正统的保护,对男性私有物品(妻子及小妾)使用权和管理权的保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一个事物的出现都有他的必然性和必要条件,就如种子发芽一样,必须具备温度,光照和水分,对贞洁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只片面的看某一方面。在当时特定环境里面,可能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而离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再来看,那又可能是对女性的一种禁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古代崇尚贞洁,可以说是对古代妇女十分普遍的一种性压迫。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压迫。和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性的压迫,但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维护社会秩序,这种无形的压力一直需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贞洁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人在节操上没有污点。多指妇女在节操上没有污点,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规范。语出《诗·周南·汉广》“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郑玄笺:“兴者,喻贤女虽出游流水之上,人无欲求犯礼者,亦由贞絜使之然。”
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待女性改嫁社会容忍度是非常不一样的,秦汉时期贞洁观念并不同于宋明时期,汉朝平阳公主先后三次改嫁,卓文君改嫁后并与司马相如私奔,蔡文姬也是一样,可见秦汉时崇尚贞洁并未对女性有多大摧残。
汉初年,女性不仅在政治上拥有封侯、 封爵和封邑 的权利,在经济上还可以充当户主, 继承夫爵、子爵和财产。除此之外, 汉代妇女的贞节观念也比较淡薄,妇女有 改嫁和再嫁的自主权。
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对女性贞洁的道德要求走向了极端。 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用法律的形式褒扬、奖励妇女守节,贞操观念普遍化、制度化,对女性贞操的要求发展到疯狂的程度,丈夫病危或战乱将至,妻妾便先殉死以表忠贞。节烈本是内心自觉遵守的道德,却成为女性惟一不幸的选择,真所谓求生不得、寻死不甘,成为剥夺妇女生命和自由的杀人工具。
中国古代在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下,许多守寡妇女的唯一愿望是到老时赢得一座“贞节牌坊”以流芳百世,这是对女性的一种束缚,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捧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在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束缚下,许多守寡妇女的唯一愿望是到老时赢得一座“贞节牌坊”以流芳百世,这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看,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捧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崇尚贞洁是对女人的禁锢绝非保护,因为:
古代统治阶级为了他们的江山千秋万代,统治的核心思想是愚民政策,无论是古代欧洲“政教合一”的神权治理,还是中国几千年的“独尊儒术”,其核心都是控制人的思维,从而引导人的行为。“士农工商”及至三教九流的划分,把绝大部分人“稳固”在土地上劳作,宣传上,肯定农业(农民)的地位,身体上,让人饿不死又吃不饱,经济上,让你没钱去折腾,稳定了男人(家庭),就相对稳定了社会,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稳定家庭首要稳定家庭中的女人,所以,“三从四德”理论由国家层面主推及时“出炉”,其本意是维护国家统治的稳定,而非考虑去保护女人。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居然失节大过失去生命,朱熹大圣人这理论也是让人无语了,更甚的是,不管你失节的原因是什么,哪怕是被强迫被侵害,只要是失节了,你就是“千夫所指”,最好的结果是自寻短见,视人命如草芥,这种极端的贞洁崇尚观是保护女人?另外,让女人从一而终,年纪轻轻死了丈夫却要终身守“活寡”,这何尝不是贞洁崇尚迫害的延伸?而男人却可以三妻四妾,可以上“青楼”潇洒,可以一纸休书就弃妻,可以再婚等等,如是保护,首求平等,男女“待遇”如此迥异,何来保护?至于为了贞洁,女子末嫁时长呆阁楼,这何尝不是一种人身自由的禁锢?为了贞洁,婚嫁前连男方面都见不上,是丑是美是善是恶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更算哪门子保护?诸上种种,不胜枚举。所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