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佩戴口罩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口罩,戴口罩,防护佩戴口罩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戴口罩时需要避开哪些错误做法呢?
1、正反面没有区分
很多人在佩戴口罩的时候正反面没有区分,这种错误的佩戴方法很容易导致病菌继续入侵。因此,平时在使用口罩的时候,应该先观察一下口罩的正反面,区分开来之后正确使用,才能够发挥口罩的效果,防止不正确的佩戴方法让病毒趁虚而入。
2、口罩和脸部没有完全贴合
很多人在佩戴口罩的时候。并没有让口罩和人的脸部完全贴合,这种错误的佩戴方法也是存在健康隐患的。口罩正确佩戴的情况下和人的脸部器官会比较吻合,很多人鼻夹的部位没有捏紧,保持完全贴合的状态。此时呼出的气体全部都跑上了眼睛,外界的病毒细菌也更容易通过这一途径入侵,因此,需要改掉错误的佩戴方法。
3、双手经常接触外侧一面
在使用口罩的时候,应该避免用双手接触口罩的外侧。很多人在摘掉口罩的时候方法不正确,而是直接用双手接触口罩的外侧,外侧刚好是飞沫停留的地方。如果刚好外出之后与别人长时间交谈,在摘掉口罩的时候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很容易让双手染上病毒,同样也会埋下健康隐患。
4、反复使用同一个口罩
在使用口罩的时候需要十分谨慎,很多人方法不正确,有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口罩反复使用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大部分的口罩都是有时效性的,并非能够反复利用。很多人戴口罩的时候没有正确,总是反复使用同一个口罩,可能会埋下健康隐患,受到病毒入侵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因此,平时口罩应该避免反复使用。
5、和他人共用口罩
如果和他人共用一个口罩,同样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口罩都属于一次性用品,而且是个人用具,不能够跟他人共同使用。如果跟别人共同使用同一个口罩,出现疾病传染的概率会明显增高。在使用口罩的过程中,唾液的传播很容易导致病毒扩散开来,因此,需要注意这个问题,口罩不能够跟他人共同使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选择了正确的口罩,可佩戴方法不当,还是会让病毒有可乘之机。须注意的最重要一条是,进入了存在病毒的环境后才戴口罩是错误的。此外,不要频繁用手挤压或触摸口罩外表面。因为被隔离在口罩表层的病毒,在挤压时可能随飞沫湿透口罩。另外,手触摸口罩后再碰触鼻眼口,则可能直接引起病毒传播。一款合适的口罩,应能罩住口鼻和眼眶下的大部分脸面,大小多以宽13厘米、长16.5厘米为宜。此外,口罩要佩戴舒适,无论怎么系带,都应能使口罩与面部贴合紧密,以用力呼气时,空气不从口罩边缘漏出为标准很多人戴口罩时喜欢露出俩鼻孔,这是错误的。由于人在不讲话时嘴巴多是闭上的,而且人多用鼻子呼吸,因此口罩不应只是罩住嘴巴,更应该罩住鼻子。另外,由于口罩的阻隔会增加呼吸的阻力,长时间佩戴会使人感觉憋闷。此外,人体呼出的部分蛋白质与水分附着在口罩内层,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健康。同时,鼻黏膜也将变得脆弱,引起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戴口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6小时,口罩一旦湿透就应更换。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的人,更不宜久戴。在防范流感时,确立对流感的清楚认识最重要。口罩不是万能的,它仅是预防流感的其中一环而已。在生活中,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扎堆”,才是预防流感必不可少的措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佩戴口罩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一些病毒的空气传播,除非明星,或者不想被人认出来的人除外。那么,需要注意的就是密封性,首先确定口罩的正反,然后要把口罩上方的密封条压紧鼻梁,最后保证口罩侧面尽量贴紧自己的面部。平时出门医用口罩完全够用,乘坐公共交通最好有医用外科口罩。可以使用软管,连接口罩两侧,减轻长时间佩戴口罩的压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口罩一般应选择“械”字的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其次,我想应该从使用时间、场合、方法三方面回答此问题。第一,使用时间。一般佩戴的口罩不湿、不脏,经紫外线消毒后还可以继续使用,我一般佩戴总时长达8小时更换一次。第二,场合。出门即戴口罩,在学校出办公室戴口罩、上课戴口罩、开会戴口罩,总之到公共场合一定要戴口罩。第三,佩戴口罩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我就不再唠叨了,毕竟我们已经戴了10个月的口罩了,基本的方法早已熟知,我在这里只是提醒一点,就是戴(摘)口罩之前都要将自己的手清洗干净,这点非常重要,望大家切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特别的讲究没有,不过要正确佩戴口罩才可以预防病毒哦!
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
1.洗干净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还应检查口罩的有效使用期以及外包装。
上一篇:集成吊顶产地哪里的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