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遗祸千年,是从什么时候被控制的?
蝗灾,蝗虫,发生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遗祸千年,是从什么时候被控制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
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因而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治蝗类农书,在蝗虫习性、蝗灾发生规律、除蝗技术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科学认识和总结。如明代著名科学家,通过对明代以前蝗灾的统计、分析,得出有关古代蝗灾发生季节和滋生地的正确认识,成为中国古代蝗灾研究的杰出成就。进入20世纪后,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们投身于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在90年代,为响应联合国提出的“减灾十年”活动,学术界更掀起了对中国灾害学、灾害史的研究热潮,蝗灾史研究也成为其中一个热点,出现了不少文章与论著。据笔者初步统计,20世纪以来约发表专题论文百余篇,涉及蝗史研究的论著有30余部。
2014年8月25日上午,河南博爱县寨峪村村民李合贵去黄河滩的玉米地查看时发现,从河道芦苇丛中翻到他家玉米地大量“蚂蚱”(蝗虫)。“飞起的蚂蚱直打我的脸,漫天都是黑黑的,像张大网。”李合贵立即上报,相关部门采用人工喷药、飞机喷洒、大网隔离等办法,对蝗虫最密集的3000亩滩头围堵。。总之太多太多的例子,爱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蝗灾做为农牧业上的最大虫害 ,与洪水 、大旱 并称之为 三大灾害 ,以前满天飞舞的蝗虫会将老百姓一年的辛劳成果啃食赶紧 ,甚至连各种各样 的绿植 都无法幸免 。据调查 ,我国是世界蝗灾比较严重的国家 。 参考邓云特《我国 救荒 史》记录 :秦汉蝗灾均值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朝为1.6 年,明、清几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 、遭灾水平称得上世界前列 。 蝗虫繁殖能力强、飞行速度快,一旦聚集起来形成蝗灾,会导致大面积的破坏 。可是现如今 我国已很少听到发生蝗灾的资讯了,但是在民国时期蝗灾还是很常见的。提到我国蝗灾的控制,那么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生态学鼻祖马世骏先生。马世俊先生毕业于北大农学院生物系,后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学成之后于1953年回到祖国。回国后,马世俊先生带领他的团队对东亚飞蝗整个种群进行了专业、系统的科学研究,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理方案,通过综合防治,大规模的蝗灾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抑制,蝗灾也逐渐成为了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后,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对蝗虫进行大规模的扑杀,自此之后,蝗虫一蹶不振,蝗灾逐渐消失在我们的印象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由于气候导致的植被减少,非洲闹了蝗灾。这不禁让菠菜想起了一个李世民的民间传说:
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华夏大地爆发了大范围蝗灾。作为帝国的一把手,亲自到灾区慰问百姓,同着众人抓起一只蝗虫与其训话道:你吃我百姓粮食,就害了百姓。老百姓有什么过错?你有本事冲我来!说罢便抓起几只蝗虫直接吃了。那会儿人们认为蝗虫是神虫,不敢吃,大伙一看天子吃了蝗虫刺身都没事,就放心了。从此,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都吃蝗虫,后来把蝗灾给“吃”过去了。
《本草纲目》记载,吃蝗虫可以治疗小儿惊风、发热、平喘。据说,还能清肺止咳。听上去,还蛮好吃的嘛,而且貌似对于疫情还挺对症。
然而,每次蝗灾都不是被“吃”过去的,而是蝗虫吃完庄稼就飞走。一般蝗虫来的时候,人们也会吃庄稼、而不是以吃蝗虫为主,毕竟蝗虫这东西保质期太短,比较容易坏。我国以前一直是农业大国,一般干旱过后易形成蝗灾。于是,根据多年与蝗虫斗争的经验,我们一般采取:
1.撒农药;
2.培育鸭子,狼蛛,中华蜂虻,椋鸟等蝗虫天敌;
3.从源头治理植被。一般蝗虫产卵在干涸的河床,通常大旱过后会有蝗灾。农民们会找到蝗虫集中产卵的地方,进行焚烧破坏。
不过,由于目前隔着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横断山这三个天然屏障,蝗虫直接飞过来的可能性不大。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我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952年,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马世俊博士接受了国家的第一个科研任务,就接到了国家给予他的第一个科研任务——解决祸害中土千年的蝗灾。马世俊博士和他的助手深入到当时爆发蝗灾的内蒙、山东一带科研。调查研究了蝗灾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蝗虫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及迁徙扩散行为。他们还结合史书记载的蝗灾情况,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
在调查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中国东北仍有大量人迹罕至的地区,它们仍处于原始状态,内部有大量的草原和沼泽。当时军队派出的士兵,在配合调查的同时,还惊起沼泽中的“蚊虫大军”,战士们被叮咬得一身包来。科学家发现,这些包含大量沼泽的草地不仅是蝗虫的繁殖地,也是蚊子的繁殖地。当干旱发生时,蝗虫会大量产卵,干枯的沼泽区又给予蝗虫绝佳的产卵地;水涝时,死水潭般的沼泽地区,又成为蚊虫绝佳的产卵地……然而,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一片物质丰富的黑土地。因此,当报告到达中央政府时,东北大规模填海造地的时代也就在这时开始了。正是由于当时中国浪费和缺乏杀虫剂,土地开垦成了人们控制蝗虫和蚊子的最佳方案。因此也使得中国在治理蝗、蚊灾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农垦的同时,配合农药,保护了环境的同时,治理蝗、蚊灾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