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京一小区多只流浪猫被钢钉射伤,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的人,情绪,自己的北京一小区多只流浪猫被钢钉射伤,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种人在平时要注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导,感觉有小情绪时,要让情绪流动起来,释放出去,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②行为问题及价值观偏差,认为虐待动物的行为有趣。
价值观是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人的行动方向。个人经历,家庭的教育,情感经历,还有你的个人想法等等都是促成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虐待动物的人本身,小时候家里人可能对他们进行了足够的知识教育,却缺乏“善良教育”和“生命教育”。现在看来“善良教育”和“”生命教育”比孩子的文化教育更重要。
德国很注重“善良教育”,并且其内容丰富。孩子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善良教育”,很多的家庭在孩子蹒跚学步时就买回来小猫、小狗让孩子照顾,幼儿园也实施了“善良教育”,老师让小朋友照顾小猫、小狗并做好记录。各所小学里也设有“善良教育”课,小学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认养”学校里的各种小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
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被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一定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接受心理治疗。德国人认定,从小就虐待小动物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有暴力倾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一下德国的家庭,从小就培养了孩子的爱心。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呢?
③童年受过虐待,从而在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身上形成投射。
童年时受到过同学或者家人或者外人的虐待,却无力反抗。从而在心里留下阴影。小时候在家受到虐待的孩子,长大后看到无力反抗的动物或者软弱的人很容易在别人的身上形成投射,把自己变成施虐者。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上班压力大。有的孩子生下来后就给爷爷、奶奶看护,父母不在身边。有时候孩子在外面受了欺负,没有人发现,也没有人倾诉,自己又找不到方法去处理,长时间性格就变得压抑了。
还有些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后给父母倾诉,父母并不理解,孩子越倾诉,父母越训斥。比如:孩子在学校受了老师的冤枉,感到很委屈向家长倾诉时。家长告诉孩子,老师也是为了你好,老师做的是对的。为什么老师不冤枉别人就冤枉你;你应该找找自身原因……父母不理解的斥责和孩子的内在感受不一致,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孩子以后就容易有暴力倾向。
这就要求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多去关心孩子,观察孩子的感受。尽量多学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会肯定、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多进行疏导而不是斥责。
④想要得到同学的认可。
觉得虐待小动物,身边的人会觉得自己有胆量,从而认同自己。作为群居的动物,潜意识都有寻求他人认可的倾向。
但是过分在意得到别人的认可,没有别人的认同就会丧失了部分自我;或者由于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而感到自己无比焦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感。这就是不正常的行为了。
过度渴望自我认同的人,他们有三个方面的目的:
1.自身力量空虚,觉得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此去外在寻求力量。
2.童年时得到的认同感太少,因此通过不断获得别人的认可来补偿小时候的缺失。
3.因为不自信。通过别人的认同来增加自己的自信。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意识到:感觉自己过度需要别人认同时。要意识到一个人的自我认同来自于他对自己客观行为的评价。并不是仅仅依靠主观的意识就能改变的,虐待动物并不会改变自我认同低的心里。要提高自我认同,就要在生活中设立能够得上的目标,不断强化自己的自我认同。减少对外部认同的依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感觉是人性的歪曲!保护动物,爱护动物是我们的职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疫情的需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今天的一切,所有人都在与死神赛跑,不少人都没能逃过一劫,还在做上天害理的事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照题主的意思是被狗咬伤咬死都是自己的问题吧。
上一篇:有人说索尼全画幅微单A7S3回炉了,是被佳能新品全画幅微单“刺激”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