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凡的世界》,真正的农村人是不是并不喜欢?它是否仅仅是文人“享受苦难”自我满足?
平凡,的人,世界《平凡的世界》,真正的农村人是不是并不喜欢?它是否仅仅是文人“享受苦难”自我满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故事二:我们邻村,一个男人为了给家里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外出打工,算得上走出去最早的农民工,而他的妻子则成为了第一批留守在农村的留守妇女。有一天早晨,几个学生在村头的井里打水喝,结果捞出来了一只断臂。是的,那个出外打工的汉子,晚上回家,看到了那个妇女把他绿了,捉奸在床,奸夫跑了,那个汉子怒火中烧,做了他后悔一生的事情,直接去了派出所自首。
很多看完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对田晓霞,贺秀莲的结局觉得不满意。觉得那是文人享受苦难的表现,其实现实往往比书中写的更加残酷。如果路遥书中所有的结局都是完美的,那么我想这本书肯定不会像现在一样令人影响深刻,而是被当作一个童话故事,迅速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凡的世界,呈现的是人在生存、发展、超越时期,人的思维、身体、行为与环境元素的相互选择、转换、跃迁的活动。
平凡之中方显伟大!
平凡也是平常!平凡就是人生的常态!
人生守住了平凡、守住了平常心!才能适应变化!才能驾驭变化!才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才符合人生的螺旋式成长模式和路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真正的农村人,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凡的世界》真是好书,电视剧也不错,路遥的神创作,很是震撼人心。整部著作主要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清晰白描了黄土高原劳动人民在文革与改革过渡的历史进程中所经历过的穷苦与对命运的抗争。
吸引我继续看下去的一点是:少平躺在高粱杆堆上借着油灯光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通宵。这让我想起年轻时那个追梦年代的一个晚上,我趴在床上借台灯光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看通宵,所以这是共鸣的起点。
兄妹三人,大哥孙少安是村里生产队长,在读高中的弟弟孙少平,在读初中的妹妹孙兰香,父母亲都是淳朴老实的农民,还有年老卧床的祖母…贫穷时时困扰着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家庭,但他们的内心也有情有爱,还有“穷则思变”的努力向上的精神。书中的几段情与爱的描写很细腻,也蛮感人。
孙少平与郝红梅,两个处于相同贫穷境遇的年轻人,同样有年轻而敏感的心,因同样酷爱读书而相知,继而有了似是而非的青涩初恋。他俩朦胧的情似乎注定会无疾而终,有些无奈的感觉,但我想我们大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田润叶对孙少安勇敢告白少女爱慕之心也很感人。但是孙少安为了挑起贫困大家庭的生活重担,不想拖累她,始终将这段情深埋并且在她告白之后匆匆结婚以期让她另觅佳偶。但是痴情的润叶却终不能忘情。或许有人会因此而痛骂逃避的少安,但我想他那份期望心爱的人得到幸福的心是很真,很灼热的。还有使我感动的是高干子女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
他们因晓霞的表姐润叶和少安的哥哥孙少平的缘故认识,同校不同班的他俩因一起排练节目进而更加深友谊,或许爱的种子也在此时以埋下。成为记者后的晓霞勇敢的向孙少平表白了自己的爱,并且相约两年后古塔下的再一次相聚,然而晓霞就在约定的前几天却因采访遇难。可以想见,当少平得到相爱的人遇难的讯息,会是怎样的撕心裂肺啊!
可能有人看后会觉得,他俩的爱似乎毫无来由,但我要说,年青人的爱有时就是毫无来由,年轻人就是要敢爱敢恨,活着,有爱才好。
当然,光有爱的生活只可能是幻象,书中的哥哥孙少安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学业从13岁起就回家务农,一步步克服困难成为出色的生产队长。为了摆脱贫困,开起砖场…都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努力向上的精神;弟弟孙少平为了改变贫困家庭面貌,能给能砌上几孔砖窑,外出玩命工作…“穷则思变”他们的努力也使我敬佩。
另外,大的时代背景也在双水村的小世界里展示了出来,在极左的年代,大家忙活一年也吃不饱饭,而包产到户一下子让人们翻了身。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观念也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比如周文龙,比如张有智,当然也有很多人依然顽冥不灵,像孙玉亭。事实上,只有紧跟时代的人才能不被抛弃。这也说明,上级的一个小小念头就可能给下级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如果以后做官一定要做一个踏实谨慎的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私以为,这个问题的提法就有很大问题。理由如下:
第一,《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的文学作品,自有其“特定读者群体”。对于一部作品而言,做不到、也不需要让每一个人都喜欢。喜欢的人多,说明作品口碑好、受众多、直击很多人的灵魂;喜欢的人少,也不能说明作品就一定不好。《平凡的世界》的读者群体中,也许是文人比例占的高,也许是农村人占得高,没科学的样本调查,无法说清楚。
第二,若说《平凡的世界》真正的农村人到底喜欢或不喜欢这部作品,这是一个“子非鱼”的问题,且读书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情。另外必须要明白一些问题,农村人群中识字比例、有读书习惯、信息的传播效率等各个因素都在干扰这个问题。信息传播效率相对城市低太多,农村人群怎么能去读一本“不知道的书”呢?农村人群中识字比例,显然也没城市高,更何况与“文人群体”比较;农村人群中,有读书习惯的有多少,这也没法估计,等等。是说不清楚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