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只要有所为,都会有快乐。人太闲反生愁。对么?
快乐,人生,就会只要有所为,都会有快乐。人太闲反生愁。对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雁邱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体验了亲情的深度,领略了友情的广度,拥有了爱情的纯度,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
人生的快乐不仅如此,胸怀大志,可以让你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一览众山小,岂不快哉。更为重要的是在人生路上满怀希望当然是快乐行,如果没有希望必定是没心情、路难行。
人生长路,注定是漫长的旅行,有希望就是有信仰,就有动力就能坚持,在艰难的跋涉中就有快乐。
前行中,不要忘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有兴时笔下落诗行,记录自己的艰难和快乐。
现在,我们进一步看,既然工作以及其它创造价值的活动是有所为,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将带来快乐的活动也称之有所为,你说呢?
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才是完整的快乐人生。
我们的生命中,有时需要一种放下,需要一种从容,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用“有所为”创造价值,用“有所不为”享受快乐
要知道,人生是一次单程的漫长旅行,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当前突发的疫情改变了世界,我们已经明白,今后立足社会的能力,健康力排在了第一。
有所得是低级快乐,无所求是高级快乐。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一边从容前行,一边欣赏沿途风景,这样才能真正享受人生,享受快乐。
不同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从容和智慧,也就会得到不同的生命体验。因此,在每个时空、每个阶段做到最好的自己,这就是尺度。
疫情宅家,中国人进行了最深刻的一次集体修行。我们懂得了,多陪陪家人,多陪陪自己,尤其要多陪陪自己的灵魂,让心永远属于你自己。
最快乐幸福的人并非拥有最好的一切,只因他们能笑对一切、从容取舍,最终把一切都变成最好。
人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活在当下,把握自己,权重取舍;笑对未来,做好自己,从容信步。
请关注@丰华人生让我们一起:分享人生,传递快乐;追求精彩,创造价值。
如有任何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当然也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快乐和忧愁,
并不是“所为”和"闲暇"的必然结果,
而是取决于人的心态。
晋时的陶潜,归隐于山林之中,
虽常常无钱买酒,
但也有东篱采菊的闲情雅致。
可见清闲与快乐并不矛盾。
老舍先生亦然,
常常亲自栽花,养花,并专为养花作一文,
——这也不失为一种快乐。
所以,心态其实是决定心情的关键。
范文正也应此有一句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名言
——如人能做到这一句,
也就无谓“忙”与“闲”了。
有些人天天在“所为”,却很少咧嘴笑一笑,
他们很容易归根给现实。
但以上面例子来看,
恐怕最根本的,就是心态了。
@青锋笔露 拙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对!人是有精神追求的,有作为,有成就,当然很快乐。人什么也不干,无所事事,闲极无聊,当然会生出愁烦的情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要有所为都会有快乐。人太闲反生愁。对吗?
此问题很好。弄明白它,就会揭示人生的一个重要哲理。
人是有思想、有思维的高级动物,其身体动作可以暂时停止,但头脑思维难以叫停。思维本身就是动态的,思维动态必然支配行为动态,两种动态的积极协调与和谐互动,才能使人产生快乐。
其实,快乐的本身,应当是对自己客观行为的一种积极反应。其快乐的反应,应当是自己所作为适应了客观需求,并等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和认可。所谓“太闲反生愁”,应当是大脑思维的一种消极动态和不良反应。因为只要醒着,大脑的思维活动就不可能完全停止,其思维动态不是积极的,就可能是消极的,消极的思维往往导致无聊、导致失落、导致忧愁。
所以,应当说,人要想获得快乐必然是有所作为;过于消闲,又缺乏积极思维,那无聊,以致那忧愁,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做为正常的人,都应当坚持积极思维和有所作为,并积极思考、积极做事,尤其是能够坚持积极进取、大有作为,才能远离忧愁,与祖国和人民及身边的人们,共享欢乐和美好人生!
思为特写 智者之友 20200215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概快乐都在运动中,而犹愁都在空想中吧。
上一篇:鲫鱼用什么饵料钓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