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业在古代中国为什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谈一谈你的看法?
农业,古代,国家农业在古代中国为什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谈一谈你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农业的生产资料---土地,更是所争夺的对象。
为国而战,为国土而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农业是繁荣经济、富国足民的基础。《管子》说:“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他,国之富也。”意思是说,国家财富的主要来源是五谷,桑麻,六畜等农产品,因此,只有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国家富起来,所以《管子》说:“农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同时,“田野充,则民财足”,老百姓也才能富裕起来。
二,农业是安定社会,长治久安的保证。《管子》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这就是说,一个国家要保持社会安定,首先就要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了,才能安乡重家、奉公守法,如果百姓生活贫困,缺衣少穿,他们就会危乡轻家,犯上作乱,为非作歹,社会的安定局面就难于维持,这一点,汉代的政治家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得更透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晁错在这段话中,从政治角度出发,指出了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对保持社会安宁的重要意义。
三,农业是巩固国防,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管子》说:“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战胜则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深刻地指出了粮多、国富、兵强之间的内在关系,贾谊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括而不至。”氾胜之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从正反二个方面说明,农业是克敌制胜、攻能取、守能固的物质基础,要巩固国防,必须首先发展农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农业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中之重,重农抑商是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而农业税无疑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无论在社会稳定方面,还是在老百姓生活条件方面,填饱肚子、养活家人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甚至是政治任务。因此,农业税在中国古代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农业国家,靠天吃饭。而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又几千年来都奉行的是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所以导致了农业在中国古代几千年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再者说无农不稳,农业生产不稳定,国家就不稳定,包括现在,国家每年发出的第一道文件一定是与农业农村有关的,现在都这么重视,何况古代呢。农业关系着吃饭问题,谁还不关心自己的饭碗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古代,一直以来耕战立国,秦之所以能统一天下,一方面是由于他变法彻底,还有就是他后方的农业发达。有汉中平原,以资秦川。天府之国,更为天下粮仓,才会有后面的统一。汉朝晁错《论贵粟疏》深入的分析了古代农业的重要性。“圣王在世,而民不受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农业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抑商固本,缓和阶级矛盾,改善农民生活。还表现在入粟于边,巩固国防的需要。
农业也将农民绑定到天地上,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农业一直以来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地位存在了两千多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的帝王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大家都非常的了解,农民在自己的地里面建立了排水系统,修建排水系统要花费很多精力,古代人们把水引入田地,补充雨水的不足,这是灌溉技术初步的运用。后来中国古代到了元朝的时期,这些水稻小麦五谷杂粮。到了明代,引进了玉米土豆,到了清朝末年,人口达到了4.0亿
在中国历史,因为战乱,连年的动荡,原始森林遭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坏,朝廷当时也是非常重视森林和树种的保护,特设山虞,所谓的护林官,看护严防山林的火灾发生
中国历史上,更是研发了有基肥、种肥和追肥一系列的施肥方法。秦汉时期24节气和气候完全形成了指导农业的生产,广泛利用,栽培技术和果园技术也明显的提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