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瓦上长的草是什么草?
瓦松,生长,植株瓦上长的草是什么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温度
瓦松耐热又耐寒,能忍受-20至40℃的温度。但夏季高温时,植株生长缓慢,刚栽植的植株要注意适当遮荫避暑。连阴雨天,要及时避雨,或放在通风良好、雨淋不到的地方,并控制浇水,以免因闷热、潮湿、土壤积水导致植株腐烂。冬季夜间温度不低于5℃,白天在15℃以上时,植株能继续生长。莲座状肉质叶不耐寒,冬季0℃以下时,会受冻萎缩脱落;而其中央生出密集的鳞片叶组成的短缩茎能耐-20℃左右严寒。可露地越冬。
病虫防治
瓦松病虫害少。雨季空气湿度过大时,可喷1次多菌灵或粉锈宁等,预防白粉病。用作地被或花境时因成坪后密度大,植株郁闭,通风差,易发生白粉虱危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2次,即可防治。[3]
主要价值
观赏
端阳节前后,鳞茎长有拇指大,连根采摘丛栽于小盆中,放阳台上很有情趣。特别是用线扎着,裸露悬吊在室内,其生长成U字形,点缀室内,非常别致。鳞片表皮含蜡质,保护水分蒸发。在干旱缺水季节,鳞片储存的水供茎叶正常生长,直到水分供完,球体枯萎完成它的生长周期。
药用
全草药用,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但有小毒,宜慎用。
植物文化
瓦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是寄居高位的象征。唐代诗人李晔《尚书都堂瓦松》咏瓦松: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影混鸳鸯色,光含翡翠容。天然斯所寄,地势太无从。接栋临双阙,连甍近九重。宁知深涧底,霜雪岁兼封”。寄托自己想依托权威寄居高位处庙堂之上的想法。而郑谷《菊》却云: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对瓦松表示出不屑不羡。一些古人认为,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所以“桐君( 医师) 莫赏,梓匠( 木工) 难甄”。郑谷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 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以一无所用的瓦松反衬菊花高雅而不求权位、不慕名利的情操,实际上是对瓦松价值的不了解,是古代人褒扬一个打压一个的一种写作手法,也是传统文人缺乏宽厚包容思维的偏狭思想的反映。
瓦松在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心里是一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小草,寄予了中国人甘于平凡、顽强抗争、生生不息、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现代民间诗人陈村顽做了首《七绝·瓦松》: “瓦缝立身何畏艰? 玉躯也敢傲霜寒。莫叹不敌青松伟,风格从来无二般”,又咏: “琼枝浑似不经风,赤胆何妨济世穷。利斧骄阳双洗礼,一株灵药荐神农”,都写出了瓦松平凡中蕴蓄着伟大的精神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种@@
这种长在屋顶上的野草就是瓦松,它的外形酷似松树,主要生在瓦片缝隙中,岩石上和石质山坡上,远望整体如松,故此得名。有的地方也叫瓦花、向天草等,它喜阳,最大的特点就是耐旱耐寒。
瓦松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例如:陕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以前不管南方还是北方几乎都是瓦房,家家屋顶上都有瓦松,所以,人们对此并不陌生。瓦松是一种多肉植物,寿命也比较短,它主要靠种子繁衍,花期在7~9月,果期在8~10月,到了冬季就枯死了。
正因为瓦松是多肉植物,鳞茎叶肉质、肥厚、多浆,鳞片呈长椭圆形,花瓣是淡红或全白, 因此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所有一些多肉爱好者还专门到野外去寻找,带它回家进行栽培,繁衍,然后放在阳台上,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瓦松除了有观赏价值
,还有药用价值,它的鳞片茎叶均可入药,它主治血痢,便血,痔血,疮口等症状,还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虽然瓦松是不可多得的药材,但是《本草再新》中记载,瓦松“味苦,性寒,有毒”,所以,自己切不可随意煎服。
瓦松有这么多作用,过去农民朋友却知之甚少。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瓦房也逐渐被楼房所代替,因此,瓦松也跟着一起消亡了,以后要想再见到瓦松估计就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猫耳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瓦莲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瓦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