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内有没有好的心理医生,可治疗14岁孩子沉迷手机不上学的问题?
孩子,手机,问题国内有没有好的心理医生,可治疗14岁孩子沉迷手机不上学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说的替罪羊理论。任何的行为都是有功能的,孩子的问题开始形成的时候,他其实是,家庭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为了维持家庭系统的正常运转,孩子的行为被固化下来,就成了一个问题。
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说这是孩子主观选择的一个行为,我只是说客观上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家庭结构模式,面对此类问题,如果我们仅仅从孩子入手,效果不会好的,因为最终它还是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因为整个家庭,它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个呢,就是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家庭系统动力学,只有从总体上把握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根本解,我们说解决原因有三种办法,一个是现象解,如果说面对孩子的问题,就事论事去解决它的,从症状上入手,这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段时间好一点,但是呢,过一段时间就会反复。第二种解决办法呢,叫做原因解,就是我们去看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他为什么会离不开手机?这个当然比症状解前进了一步,但是他还没有到达根本,就要从整个家庭运作的这种系统角度来思考问题,这个叫做根本解。这样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最后说一下,我是一名职业的心理咨询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用找好的心理医生,“心病还须心药医”,解决这个问题就在于你自己身上。孩子沉迷手机三大原因:一是生活中只有学习和手机能接触到,不愿意学习的时候只能玩手机;二是在学习中找不到存在价值,找不到成就感,手机的游戏可以快速获得心理满足。三是亲子关系缝隙太大,孩子出于对家长的叛逆与报复心理,越让我学习越不学。
根据这三点一点点的盘查原因,看你都要给孩子找心理医生介入了,可想而知你们的亲子关系恶劣到什么程度,水火不容,一看孩子拿手机就忍不住发火唠叨。这样的状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建议你如果寻找外援,不仅是孩子,父母也要咨询,现在看来你们的亲子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沟通,不可能解决问题。心理医生可以解决一时,要想彻底解决,需要修复你们的亲子关系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玩手机得自己控制,你想玩手机怎么都能玩到,想学习怎么都能学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某种意义上讲手机是当代人的鸦片,14岁是青春叛逆期的开始,沉溺手机是大概率事件!把这个问题寄托给心理医生解决,就像把毒瘾寄托给心理医生来解决,这可能吗?!
这个事,任何人都帮不了你!只有父母先自律,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再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朋友般的关系,走进他的心里。途径是陪他一起玩游戏,成为他的玩伴。你才能慢慢改变他。这个角色转变,对他对父母都难,但只有坚持就能看到希望。通过耐心,让彼此找到陪伴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手机自出世起,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能手机的出现更让人们对这个三寸长的小玩意儿爱不释手。然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手机的“温柔陷阱”。
研究发现,重度的手机成瘾者和通过精神病学诊断手册定义的某些精神疾病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美国马里兰大学最近的一项有关手机的调查就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手机。手机已不是生活的一个帮手,更让他们沉迷其中。失去手机对于这些人,就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
在“无设备世界(world unplugged)”的研究项目中,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者对世界上10个国家,1000名学生进行了24小时的“无媒体”体验,让他们在一天之内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任何多媒体设备。经历了这个项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失去了手机让他们“坐卧难安”。很多人甚至都没能完成整个项目。撇开他们的国籍、文化、生活环境背景等因素,所有的学生都在失去常用媒体后表示出“烦躁,困惑,焦躁,易怒,不安,紧张,焦急,痴迷,沉溺,惊慌,猜忌,生气,孤独,依赖,消沉,神经质,偏执”等情绪。
2006年的一项发表在《成瘾研究和理论》上,由西班牙萨拉曼卡(Salamanca)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杰纳罗(Cristina Jenaro)领导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们匿名调查了337名大学生,其中10%属于重度手机使用者。其中,女性的比例还高于男性。
他们还发现,重度的手机上瘾患者的症状和通过精神病学诊断手册定义的某些精神疾病具有相当程度的相关。在重度手机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了一些躯体化症状,身体出现莫名的痛苦。很多人的社会能力减弱,正常的社交也变得困难。很多人出现了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其他因为药物依赖或是赌博引起的心理症状有重合之处,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很多学生在进行这项研究之前并没有意识到手机等多媒体设备对他们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大部分年轻人只是认为多媒体是让生活更便利的一种方式而已。但大部分人在离开媒体之后的一天之内就表现出很多情绪和生理上的不适。有些人在描述这段经历时使用了一些“沉溺、依赖、抑郁的表述修辞”。领导这一项目的苏珊·默勒教授认为,这多多少少像是一种心理上的“成瘾”。和药物成瘾、烟酒成瘾类似,失去了手机也让人产生了难受的“戒断反应”。 一名参与项目的英国学生这样描述那24小时的感受:“五个小时之后我那安逸的周末变成了另外一个模样。我的心跳开始提高,焦虑感也上升了。我开始发现自己对除了自己那个小小世界之外的事情一无所知。”很多人把手机描述成自己的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名来自美国的学生就说:“过了一阵我就开始强烈想念我的手机。我会把它放在口袋里,手握住它。仅仅是这样就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