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红颜不懂事吗?薄命和懂事之间,有啥关系吗?
薄命,她的,红颜自古红颜多薄命,是红颜不懂事吗?薄命和懂事之间,有啥关系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自古红颜多薄命,是红颜不懂事吗?薄命和懂事之间,有啥关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可以说是句俗语,俗语也是生活经验的一种总结,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红颜,用现代话说,就是美女,高颜值美女。人人皆知的古代美女有妲己,褒姒,西施,貂蝉等,她们的命运怎样,不得而知,据说西施最后跟了范蠡,命运还是不错的。最有代表性的“薄命"人物,大概要数王昭君和杨玉环了。
现在来探讨一下“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首先,“自古红颜多薄命”,只是对部分女性命运的总结,而不是对所有红颜女性命运的总结,部分命运多舛的“红颜”,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它并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它有道理,但不是普遍规律。就是在古代,许多高颜值女性的命运还是不错的。大家熟知的武媚娘,就是借力高颜值由黎民成了帝王,东吴的大小二乔不也是高颜值吗?
其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的,其社会地位如同商品,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因而被利用被卖买成了常态,非“红颜”的命运或许更加悲惨,只不过人们知道的“红颜”,如同而今的歌星,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红颜薄命”也就不足为奇了。如王昭君,小说中的杜丽娘等不一而足。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妇女的命运,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第三,“红颜薄命”为什么到现在还会引起一些人的共鸣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婚龄期的高颜值美女,最易引起男性的关注,而这些男性则良莠不齐。一般而言,正派的青年,往往专注于事业,不会在女性面前献殷勤,说蜜语。女性一旦择偶不慎,“薄命”就在所难免了。还有一个原因,高颜值女性,往往矜持自负,期望甚高,每每错过了佳婿,错过了年龄段,造成了“薄命”。也有一次失败,心受重创,不愿论嫁,造成“薄命"的。
总之,在现今社会里,女性,特别是高颜值女性,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婚恋观,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完全能过上有意义的美好生活,万不可瞅着“自古红颜多薄命”对号入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答:因为红颜很懂事,红颜一般都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聪敏好学,琴棋书画,多才多艺,也是因为聪明漂亮,气质高雅;更是因为乐善好施,羡坏了多少帅哥能士,达官贵人,你争我抢,你死我活的;因此,这个红颜美女就成了一个“红颜祸水”,从十六岁起到三十六岁,这二十年,争争夺夺,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看似享福,不得幸福!
而“红颜”本身在这二十多年的“争夺战中”扮演的是解事者,了事者,搅事者……甚至有时候跟生死博斗,弄得“桃花滴泪”,英雄流血!
这就是非常美貌,非常聪明,非常高洁的红颜啊,不似薄命,确实薄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红颜多薄命,与她们“懂事”还是不“懂事”无关。
古代的大家闺秀是从小培养,千挑万选出来的,个人素质是全方面的优秀。一般都肩负着一定的家族使命,甚至直接是政治筹码,也不可能用不聪明,灵性低的。
只是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是做为弃子抛出去的。结果根本上都是注定了的,个人无力抗争。看看四大美女,说到底莫不如此。
现代的女性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真正漂亮的从小到大被别人“谦让”惯了,不需要付出那么多努力就可以更轻松办好更多的事。这个是普遍存在的。美貌就是一种资本,不管你用不用,客观存在着。
从小到大一直如此,比较容易造成实际能力并没有那么高。普遍美女也都有“大美女脾气”,异常的自信,要求高,脾气比较急。从小到大经过三两十年后,性格就这么基本定型了。
然而红颜易老,当这个资本减弱甚至没有的时候,性格已经形成,想改。。。真不容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释义
薄命:命运恶劣,人生充满恶意,换言之:很倒霉
懂事:看透世事,了却人性,手段通天,掌控自我
关系
二者之间的关系:人可以掌控自己,却难以掌控自己的命运
因为命运里,有很多随机因素
真相
红颜薄命,没有的事,你看现在,每个人都想着整容呢,怎么会薄命?这个词语只是矫情的人写在小说里顾影自怜而已。
说到底,拥有颜值还薄命,只能说明愚蠢无知,一副好牌打烂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么痛的领悟,脸再美,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中国的古话,红颜薄命,为何自身资质不错,一出生就拥有了高颜值,却导致了薄命的结局呢?
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容貌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上一篇:关于最近全国娱乐行业二次叫停,可有消息需要多久能恢复营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