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是企业养人,还是人养企业?
员工,企业,公司是企业养人,还是人养企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是运营者的激励性,运行规则不仅是生硬的流程、模式或者要求,还包括基本的分工与职责边界确定和工作的激励。
三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资源优化。企业必须持续优化资源以提升运营的效率与质量。
企业通过规则、分工、激励与资源配置和优化来实现运营过程的基本驱动。这是企业的运营价值体现,也是运营过程比不可少的。
B.员工:运作价值的体现
尽管企业做了很多工作,提供了很多资源,但是真正的工作的主人却是员工。只有员工按照规则工作,按照分工履行职责并在正确的激励机制下发挥作用,企业的运营目的才能够实现。员工在运营中也有三方面不可忽略的价值:
可增值的劳动投入
员工的这种劳动可是不得了,它的特定属性就是可以帮助实现价值增值。员工通过自己的体力或者脑力劳动,投入知识、经验、技能,输出各种不同的工作成果,从真正的意义上来推动企业价值流动。
规则与资源的优化
尽管规则的代表方是企业,但是规则的合理与否以及规则运行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发挥,还是取决于员工。在具体运营的过程中,基于实际工作的体验与工作成果的评估,员工会反馈结果性信息,以供企业进行调整和优化。企业也会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则的再次调整与各环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创造性价值
按理来讲,这是可增值劳动的一部分。但是必须要单独挑出来说。因为员工作为劳动者的独特属性具有创造性,也正是创造性推动了价值增值。创造性包含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创造价值”,比如产生更多的知识产权或者形成更多的技术创新等等。
员工是运营的主体,员工在运营中不仅贡献体力和脑力劳动,并且积极推动资源的优化与规则的改善,以自己的知识与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
2.管理中的价值区分
管理是与企业的运营水乳相融的,但是又独立于运营之外,管理在运营的过程中起到“导流”、“控制”与配置等作用。企业与员工都是管理的参与者。
A.企业价值
一定程度上来说,管理是企业的管理,是企业基于运营的需求和战略的要求而采取的监督、控制、协调、组织等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保障运营的有效进行,塑造企业的竞争力,并保障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以达到整体的战略目的。
企业在管理上的价值体现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是保障运营的有序性。
如果想要运营能够有效进行,或者说想要高效运行,秩序性是必须要有的。怎样保障秩序性呢?那就要靠企业管理的参与,通过管理的手段制定规则、进行激励与约束,从进行协调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序进行,否则企业将会是一盘散沙。
其二,是保障运营的有效性。
如果只是让运行秩序运行,其效果未必理想,那么,怎样才有效呢?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够使得运营打造实现利润的目标呢?也需要管理的力量。
对员工进行培训、对破坏规则的进行处罚、对工作的模式进行调整、对工作的方法进行改进等等。只有不断的采取管理的手段,才能够使得运营有相对理想的输出。
B.员工价值
相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在管理的作用就直接的多,员工在管理中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就是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没有执行一切目标都是零。
员工的执行,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对公司管理规则、管理指令的配合。只有配合、执行这些指令,并将其形成切实的劳动过程,才能够有工作流的产生,才会形成运营的结果输出。
其二,是个人的自我提升与成长。在管理执行的过程中,个人的经验得到丰富、个人的知识得到开拓、个人的职位得到提升、个人的技能得到提高,而员工会将这些成长性结果反作用与管理,使得管理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企业提供的是保障、是秩序,但员工才是真正的执行者,是管理效率和结果的输出者。
3.基于利益分享的价值区分
不要小看利益分享,这是“分果子”的过程,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且利益分享最能够体现两者的差别与价值。
A.企业
企业是利益分享的规则设定者,也是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在利润形成之后,如何分享利润、什么时间分享利润,利润分享给谁、相关利益者到底分到多少,基本上都是由企业来做主的。企业在利益分享上的价值有两个基本的体现:
其一,是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与标准
什么是合理的?就是让大家都满意的,同时能够保证利益分配的持续性的机制。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实行内部员工持股,还有一些企业实行项目式激励,这些都或多或少的起到了不错的作用。
其二,是利益的信用背书
企业能够赢得员工尊重的最大保障不是什么机制,也不是什么战略,而是信任。如果企业说话算话,不但能够替员工利益着想,而且能够诚实兑现承诺,不欺人,那么企业的价值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
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体现的程度与得到的认可度,与其利益分享机制的合理性和诚信度有直接关系。
B.员工
在利益分配上,员工是相对的弱势,呈现出相对被动的状态,没有真正的利益分配决定权。所以,员工在这方面的价值体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评价劳动成果。
所谓的评价劳动成果,其实就是对个人劳动换来的薪资、收入等进行观点的表达。这种表达通过两个渠道发挥出来,一是公司内部的满意度调查,而是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体现。
员工对于收入的满意程度,会在调查的信息中相对真实的体现出来,供企业调整参考;而员工因此而形成的积极性影响则会变相增加或者消减价值的创造。比如,一旦员工对薪资不满,其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就会下降。
其二,决定个人的价值前途
如果员工对薪资满意,又认可公司的信用,就会积极工作,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觉得对薪资不满或者觉得公司不讲信用,很可能湖离职走人。员工的离职,势必引起企业人力成本的提升,势必影响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稳定性。
一些员工的离职对于公司可能是致命性的。
从平台全局来讲,企业是具有不可或缺性的,但是从价值创造和运营的结果输出来看,员工不可替代。那么到底是谁养活了谁呢?
企业不要牛气,离了员工一样玩不转;员工也要稳定心态,客观认识企业的作用。
1.企业养活了员工
我们不能将企业与员工放在封闭的条件下进行讨论,正如我在开始的时候示意图上描述的一样,在企业、员工之外,还有一个社会。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养活员工,有两个基本的依据:
A.企业给员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尽管国家一直在鼓励创业,但实际上真正具有创业条件,能够创业者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能够创业成功者,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就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企业正是就业机会的提供者,因为企业本身具有法定的地位,具有就业劳动的基本投入和机制,具备了社会人员就业的基本条件。而大多数社会人员只有就业才能够有收入,才能够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才能够谈得到幸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