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目前多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农民的粮食怎么存长时间不会发霉?
粮食,稻谷,疫情目前多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农民的粮食怎么存长时间不会发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稻谷是否能长时间储存最关键在于稻谷内所含有的微生物是否稳定,霉菌在20-25度的时候繁殖速度快,10度以下生长受到抑制,当水稻中的水分在15%的时候,会加速生长,导致稻谷发生霉变,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大量繁殖,导致粮堆发热,从而导致稻谷出现结块、变色、变味,稻谷发生霉变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防止稻谷发霉的措施:
1、控制稻谷的水分,要想稻谷不发霉,必须让稻谷保持安全水分之后才能入库,刚收割下来的稻谷水分会维持在18-25%左右的水分,这么高的水分会导致稻谷发热和发生霉变,所以必须要通过日晒、通风和干燥等方法,使稻谷的水分达到15%以下的安全水分的标准。
2、清除稻谷的杂质,水稻入库的时候,如果稻谷中含有大量的空瘪粒和糠灰等杂质,杂质和空瘪粒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带有的病菌多,并且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粮堆内部湿热堆积,加速霉菌的繁殖,从而导致水稻发霉。
3、入库后要进行通风降温,稻谷入库后,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早中稻,由于水稻的温度比较高,所以这个时候水稻内部由于堆积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发,所以会导致稻谷表面初选结露的现象,从而造成水稻的霉变和发芽。所以稻谷入库后,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利用通风机、通风地槽等形式来降低粮温与外界的温度差。多次通风后将仓库中的温度降低到10度以下,从而有效防止稻谷的发热和产生霉变。
对于水分不同的稻谷,进入仓库储存的时候也要根据干湿程度进行分开对方,避免因为水稻之间的水分扩散转移而引起水稻表面结露和发生霉变现象。
目前多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农民的粮食怎么存长时间不会发霉?欢迎大家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问一下八十岁以上的农村人,尤其是当年是地主、富农、中农家的老人。因为他们1949年时年龄是十岁上下,应该有少儿记忆。
2、咨询一下粮库职工。大粮库的存粮方法或许可以借鉴。
3、我这个近60岁的人,似乎能说一些。
一是陶瓷瓮(缸)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现在还可买到。
二是我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及个别人家的囤是竹席围一圈一圈的。或许是透气吧?这个现在已买不到了。
三是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手里的地和村上抛荒的地种满钟足。等于存粮。
4、我国应该不会发生粮荒。一是国库储粮还可以,而且是刚刚整顿过几年。
二是美国粮食只愁卖不出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量晒,达到储存水分标准,防霉防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时间是多长时间?是三五个月,还是一年两年,还是三五年?
既要做到粮食存放时间长,又要不发霉,农民是无法做到的。粮食长时间的存放,保证不发霉,不被虫蛀,是要具备较高的条件的,而且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您可以到国有粮库去看看就知道了。
回答者中说,农民可以将粮食储存15年,那完全是扯淡。国有粮库的存粮时间一般是1至4年。如果时间过长,即便没有发霉也不能食用了。
多个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农民干嘛要长时间的存粮呢?有这个必要吗?卖给国家,由国家储存不是更好吗?再说,我国的稻米完全能够自给自足。那几个禁止出口大米的粮食,我们只从越南进口,而且量不太大。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曾是越南大米的第一大出口国,当年从越南进口了150万吨大米。但2019年受特殊因素影响,我国自越南进口大米暴跌60%,下降至50多万吨,占总进口的比例约10%。
所以,农民朋友不要恐慌,将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放在家里存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危难时刻见真情,这句话在疫情中随处都能体现出来。当全球疫情日益严峻之时,宅心仁厚的中国人民还未完全摆脱疫情困扰,抽出手来把自已原本也很紧缺的抗疫物质无私的捐献给急需的国家。
尽管当初我国新冠肺炎发作时,某些国家借此大作文章,虚情假意、寻衅滋事、借机煽动,唯恐天下不乱。当灾难降临到他们头上时,中国人民不是坐视不管,更是不计前嫌,积极的捐资捐物、送医疗队、送抗疫技术,处处彰显大国情怀。
当我们在千方百计援助他国之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出口的消息。这就很明显是针对我国粮食进口大国而来,也暴露出他们危难之时的真面目。
2019 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 963.6 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 720 万吨,国营贸易比例 60%;大米 532 万吨(其中:长粒米 266 万吨、中短粒米 266 万吨),国营贸易比例 50%。是世界粮食进口第一大国。
我国的粮食安全再次敲响警钟
农民做为粮食的生产者,在经济社会大潮中,对于粮食的生产已经失去过去的热情,“没钱花”似乎比“没饭吃”更重要。
毁田建园,粮食生产转型为经济种植。农业与经济接轨,啥挣钱种啥,昔日的良田大面积种植经济林、绿化苗圃、果园。以我所生活的村庄为例:全村人员1200多人,人均可耕地0.96亩,其中70%的可耕地流转种植绿化树、20%的可耕地自家种植果树、仅有10%的碎片地种粮食,据统计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100多亩,丰收后总产量超不过5万斤(没有水利条件)。全村口粮每年约36万斤,目前的存粮大部分不足,一半以上的农民买粮生活。
上一篇:如果家人出的难题让我们馅入困境,我们怎么处理?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