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在农村有些人遵纪守法,却总吃亏办不成事?
遵纪守法,的人,都是为什么在农村有些人遵纪守法,却总吃亏办不成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在农村有些人遵纪守法,却总吃亏办不成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村尊纪守法人,为什么总吃亏,还办不成事?那只是个性问题,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原因如下。
在农村,凡事遵纪守法人都是“老实人”,农村有句俗话说得好:“老实人长吃亏,吃亏人长在”。有什么不好吗?但与题主说的还办不成事是两码事吧?事有大小好赖之分,题主所说的是什么事情?若是好事还可以,赖事肯定就办不成了。不讲事大事小只要对村民有益的事,都是大事,常言说:“群众的事无小事,都是天大的事”,这就是政治规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通知删除。)
电视剧《村官李天成》,可能大家都很熟悉吧!他就是我省濮阳小辛庄书记李连成的朔影,他就是一名在农村遵纪守法人,能吃亏是真的,他常说:“能吃亏,长吃亏,吃长亏,这样才能是最受人民拥护”。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在宅基规化时,他的宅基是没人要的大污水坑;在为村民办企业时总是先带头,吃苦再前,享乐在后;他主张公平正义,从来不多占集体一分钱的便宜,从来不多安排一个亲人,一直带领乡亲们甩掉贫穷帽子,走向富裕的幸福生活 。难道说他在农村遵纪守法,吃了亏,没有办成大事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通知删除。)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很多,遵纪守法的人,既然吃了亏,也是都能办成事的,只不过能力小,而办的事也小,但是都是正事,都是人民在生活中所需要的事。如在扶贫工作中,手头富裕的干部就多给贫困户帮助;没有钱的干部就给贫困户办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助年迈体弱老年人看看病或干些家务活等等,只要是有益的事,那怕是吃亏也得办成事。这就是我的回答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是你们的知心朋友:平安(PingAn)618。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通知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我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首先是村官就不遵守法纪,自谋私利,目无王法,违法乱纪。使一些遵守法纪的人,得不到关爱,而守法纪的人,处处以遵守法纪来要求自己,所以总是吃亏。当他们有事要办的时候,村干部更是不管不故。所以什么事也都办不成。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农村在鼠标上繁荣。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农村人,我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农村人见识少,有很多事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避免麻烦宁愿自己吃亏,都不愿去惹事。
第二,农村人学问也有限,很多东西也弄不明白。
第三,农村人也明白社会套路深,或许有种自卑心理。也不愿去和七七八八的人打交道。
总之,我认为农村缺少学问,缺少实际,害怕被骗,满足有智吃智,没智吃力。我相信,好人一生平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遵纪守法但总吃亏的人,人们都会会笑称为老实人。
一些“老实人”,忠厚,善良,本分,但缺少知识和社会经验,思想方法简单,能力不高,辨别力不强。所以容易上当吃亏。
又有一些老实人,无非分之心,无损人之意,循规蹈矩,责任心强,办事认真。他不愿意去和别人争辩,过自己的生活,别人不懂总说他蠢,是吃亏。可是自己是不是吃亏自己才知道,亏了一点小利益,赚了大的幸福。
还有一种“老实人”,除了具有“老实忠实、诚信、本分等品质外,更将这些品质升华到对国家、对人民赤胆忠心,能坚持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勇于开拓,光明磊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淡泊名利。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用权利做成很多事,但安于贫苦,这个也是吃亏?
怀念农村遵纪守法的人但又吃亏的老实人啊!是他们让很多人都夸乡村的淳朴民风。
小时候家里揭不开锅,都是去隔壁家借米借粮的,等收上来了,再还给邻居。如果不是那些老实人的相互帮助,可能很多人都饿死了。
家里包粽子了,摆酒席了,那都是邻里邻居的互相帮忙不求回报。家里杀了猪也都是把“猪福”送给家家户户。
村里有老人,如果子女不在家,大家也都会时不时送点吃的过去。
每年收稻子的时候,也都是一起出力一起帮忙。晒谷子,下个阵雨是经常有的事,在村里大喊一声,立马就有村民跑出来帮你一起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实生活中太老实,真的没有前途,处处吃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