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电影《饥饿站台》到底在暗示什么?隐喻着什么?
的人,下层,食物电影《饥饿站台》到底在暗示什么?隐喻着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自我管理”这是个很美好的词,如果大家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就不会有食物分配不均问题,各取所需,没有人会饿着。
可问题在于,他们准备的食物是满足二百层所需的,事实上“监狱”里有333层,显然这对人们的自我管理要求的就更深了,要想使有限的食物到达最后一层,就得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来帮助他人,能这么做的“圣人”有几个?
有个关于分配的很好例子,假如让一个人分蛋糕,他总会想给自己多切一点,但如果让他切蛋糕后最后一个拿蛋糕,他则会尽量把每一块蛋糕切的均匀。人是需要约束的,也就是说自我管理是需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的,而不是全凭借自发形成。
我们大多数人的奋斗经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都不是自发的,我们奋斗,我们努力,不是为外界所刺激,就是有不能抛弃的家人朋友,不是对人有我无、我有人优的贴身体验,怎么会奋起直追,想要改变!电影中想要改变的几个人,谁不是被生死考验逼着想去做点什么。
自发改变很难,要求团结就更难了。黑人和找孩子的女人,都是单兵作战,结果都是不得而终。
当男主拉着黑人一起向下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采取的手段有多么激烈。
即便是遇上了一个智慧的人,告诉他们他们要先谈判,再动粗。当他俩照做时,结果也是少有人听从,多数都被惨教做人!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团结的代价是有多高,用文明的方式往往回应的是置之不理,而武力是协议达成的最后保证,这正如国家机器是保证社会安定的最后防线一样。
至于主角和黑人的成功与否,最后的小女孩是否存在,这都不重要了。因为不合理的监狱环境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改变,一个人泯灭了,总会有个人站出来,改变一次不成两次不成,就会有第三次第四次,只要有了改变的意识,则不愁不能成功。
我觉得这整个过程完全是人类社会变革的缩影,从野蛮到文明,我们都是迎着腥风血雨而来。影片也揭露了社会的本质,人的动态的连续的联系,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要么成为参与者,要么成为炮灰,至于发展结果会如何,这又是无法预料的,正如影片中把代表信息的蛋糕送上去后,管理员却在质疑是厨师们做的不够好,才使得它没被吃掉,而不是想到下层人的诉求。
也许,这又是下一场变革开始的导火索。“美好”的社会是需要代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阶层不同世界不同风景永远不一样,即使互换位置相互体验也难以握手言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别为别人考虑,多为自己而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觉管家拿着蛋糕上的头发对比的时候已经把故事结局讲清楚了。男主得到过那个女人的帮助 所以在生命垂危和绝望中相信那个女人不是在骗他。蛋糕要传递的信息是诉求。结果也被主宰者也就是管家误认为是因为食物有瑕疵而被嫌弃而大动肝火。生活在象牙塔里的主宰者努力想做到完美。永远想象不到资源分配到下层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是多么残酷不公。高层享受着更多资源,也麻木不仁的浪费着更多资源,根本不去考虑下层人的困境。即便是经历过下层困境,选择过人吃人的下层人上位以后,也只会更残酷的占有和浪费资源。最后男主和黑人站在餐桌上,其实代表了一场革命,而革命的目的是美好的,剥夺上层的资源,共享给下层的人。以求共产。革命的代价就是在保护资源以求共产的过程中伤害了别人也被别人伤害到。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好奇房子一共有多少层。最底层的生存者有多凄惨。然而到最后房子的层数依然多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过后来恍然了。其实下层有多少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抗争到最后,也没有传达出正确的信息给最上层。看着管家拿着蛋糕上的头发对手下大发雷霆的时候。我已经意识到。他离下层的距离太远了。永远想象不到下层人的生活有多残酷与悲哀。这才是本片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因为在管家的思维里。那些关在房子里的人,总会留下些残羹剩饭给更下一层的人吃。如果连最底层的人都不碰那个意大利蛋糕。就是对权威最大的嘲讽。管家的斥责只能让手下分配资源的人小心翼翼。改变不了高层的浪费,也改变不了下层因为没有资源而选择人吃人的残酷。可叹的是这与善恶无关,想生存下去,就得面临上层的挥霍与浪费。还要拼命的占有资源以确保自己的利益。这其中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还好一点,那些有责任心,想要改变的人才更痛苦,比如男主,比如女疯子,还有得了癌症才鼓起勇气选择改变的,最后在失望中选择自杀的带狗女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没看过那部电影,稍后看看。
上一篇:电影《大赢家》中严谨和他妹妹坐机车逃跑,和后面于海娇做内应冲突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