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游园不值》中苍苔这么不起眼,留下几个屐齿印有什么好疼惜的?如何理解?
诗人,主人,柴扉《游园不值》中苍苔这么不起眼,留下几个屐齿印有什么好疼惜的?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全诗综合赏析
此诗先写了诗人乘兴而来游园看花,却进不了园门。情绪上明显是从满含期待而往,到吃了“闭门羹”而感到失望遗憾;但正要败兴而归时,却看到一枝花意盎然的红杏探出墙外,使自己由此领略到园中热闹盛烈的春意,感情又由失望转为意外之惊喜。全诗表达曲折跌宕、富有层次,尤其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充满深刻的哲思:一切美好而充满蓬勃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压制不住的,必定要突破重重樊篱,奔越而出!全诗取景小而含意深,情景交融,使人读来不由遐思翩翩。
追形索迹、层层分析,以拨云见雾,解读作者表达情思
一、到底是园里主人未在家而不开,还是主人在家而有意谢绝外人来访?
句中一个“久”字颇耐人寻味:到底是园里主人未在而不开,还是主人在家而有意谢绝外人来访?作者不知,读者更不知。注意,这里作者有意颠倒了文序:通常应该是先叩门不开,才有所猜测;但作者把猜测写在前,可见作者此时对主人意味深长的未开门之举,已有了较为确切的判断——似乎在有意消极避世、一心隐逸。此“苍台”葱翠茂密,说明此门鲜有人来,更印证以上判断,且“苍台”二字恰与刘禹锡《陋室铭》中“台横上阶绿”在卒章显志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二、作者扣谁的门、游谁的园,主人为何执意隐逸?这个谜也挺关键。
诗中既然说是“小扣”,轻轻地扣,则表明作者对春园主人“久扣未开”并不气恼,反而有点因怜惜而嗔怪的情味。主人究竟是谁?据 《龙泉县志》上说,作者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曾与真德秀过从甚密。又常与另一南宋诗人葛天民诗文唱和。
宋史《真德秀传》记载,宋宁宗时期,真德秀在中书舍人兼太常少侍任上时,因十分反对奸相史弥远用高官厚禄笼络人心培养党羽,而想远离朝廷。宋理宗继位真德秀又升任礼部侍郎。为官清廉的他更多次向皇帝进谏正直言论,使史弥远更忌惮他而一心想扳倒他。最后史弥远纠结朝中给事中、御史们弹劾他,终于使他罢职丢官,隐居十年。1232年被重新起用,1234年入朝担任户部尚书一职。
南宋诗人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后迁居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其后返俗,长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著有《无怀小集》。
所以,《游园不值》很可能表达诗人前去拜访隐居的好友真德秀或诗人葛天民。但不管是谁,扣门而又未见后,并不气恼的诗人都在用带有轻度调侃的口吻劝诫着主人,彰显了诗人激荡心中的,于绝望中洞见希望的豁达乐观精神。
三、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思?蕴含了怎样的处世态度?
本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脱胎于陆游《马上作》末句:“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而且这句也与陆游诗《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了相同的意思。而叶绍翁自己的不少诗作皆有描述“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观点的诗句:比如《访隐者》中的超脱与乐观:
不做王门梦,来敲隐者关。童仙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又比如《烟村》中寻人家不见时的意外收获:
隐隐烟中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由此可见,诗人不仅借《游园不值》在向世人传达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自己也时常怀着一颗“即使身处逆境与不顺中,不怨天尤人,要去努力抗争、执着追寻希望”的赤子之心啊!
收束全篇,解答提问者疑惑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哪里是在埋怨春园主人怜惜苍台,他其实是在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借诗以自遣,也是在开导好友:何必那么悲观愤世,远离红尘?尽可能达观一些吧!事情总会有转机的!兴之所至,西风班门弄斧代为结笔:世人总道行路难,水复水来山重山。山水自有通达处,毋须梗阻满心间!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惋惜的不是屐齿落印苍苔,
也不是小扣柴扉久不开门,
而是反衬出叶翁取小景,韵大意!
不是不值实则很值!
苍苔、柴扉、朋友不在……
固然略显冷清和遗憾,
但
宜人春色是关不住的,
不经意一抬头,
一枝红杏不就是一朝艳阳春天吗!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一贯低头努力前行,
殊不知一个抬头,一个回首,
不正是一直在追寻的柳暗花明吗![玫瑰][玫瑰][玫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提问,分享一些个人观点~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诗,一首小诗清新细腻,更深含哲理。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其实,前两句都是作者的想象,或者说自问自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叶绍翁的丰富想象力: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这哪是什么园主担心,分明是诗人自己担心硬邦邦的木屐踩坏了青苔,而一个“小扣”所表现的作者动作轻微和小心谨慎,衬托出当时环境的寂静与冷清。
正在诗人正准备“败兴而归”时,却忽然看到了墙头一枝怒放盛开的红杏探出头来。在这里,“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通篇来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春的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上一篇:模拟飞行很熟练的玩家能现实操控波音777,747空客380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