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赵匡胤为什么迁都到洛阳?
洛阳,赵匡胤,都城赵匡胤为什么迁都到洛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惜赵匡胤的远见卓识没有得到群臣的支持。当他提出迁都洛阳来决定之后,群臣以各种理由反对。有的大臣指出洛阳城市破败不堪、经济凋敝、交通不便,根本不适合作为都城。有的大成指出开封交通方便,漕运四通八达全国各地的粮食和物质都很容易就能运到此处。如果迁都别处,就会动摇国家根本。最终让赵匡胤放弃迁突决定的是赵光义提出的“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这一理由。
据历史记载,放弃了迁都计划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忧心忡忡地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赵匡胤的这句话在此后变成了现实。
开封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内粮食和物质的主要来源地是长江下游。漕运对于开封的安危非常重要。因此,在整个北宋时期运河的开挖和维护是头等大事,动用了无数民力,老百姓徭役负担很重。此外,为了保卫开封,宋为了保卫开封,宋朝还在开封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了大量财力。
果然如赵匡胤所料,过了不到百年北宋民力几乎耗尽,庞大的军费开支使政府和老百姓都入不敷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挥戈南下,包围开封。第二年,金兵占领开封北宋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匡胤当初是极力想要迁都洛阳的,这里面既有他个人的情感在里面,也有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远见的洞察。赵匡胤不仅想迁都洛阳,还想再从洛阳迁都长安。只是最终的阻力太大,赵匡胤即使以帝王之尊,依旧没能实现自己的设想。
赵匡胤对洛阳的感情
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童年及少年的成长经历,自然使得赵匡胤对洛阳极有感情。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说的就是这种心态了。
(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宋史》)
据说宋太祖回到故居后,找到许多儿时的旧物,赵匡胤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即使赵匡胤迁都洛阳的提议被群臣反对,可他依旧在洛阳坚持呆了两个月。赵匡胤的这种执拗和坚持,更像一个小孩子在赌气。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和赵匡胤对洛阳的感情密不可分。不过赵匡胤毕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他之所以提出迁都洛阳,是深深地洞察了开封无险可守的窘境。
开封无险可守的窘境
北宋定都开封,是沿袭五代割据政权的惯性。因为除了漕运外,开封作为一国之都,是有些不理想的。因为开封四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要想保障国都的安全,则必须驻扎大量的军队,以人为险。
尤其是作为北方屏障的燕云十六州,此时掌握在契丹手中。对方的骑兵,从幽州出发,只要两三日便可耀武于开封城下。可以说,开封时刻处在对方兵锋威胁之下。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北宋当初只能多种树或者多开水田,借此延迟对方骑兵的速度。
但这种意图被契丹侦悉后,即使水田也不让开。而洛阳或者长安,周围都有关隘或者河流可以为险,可极大地缓解国防压力。赵匡胤具有优秀的军事素养,自然是乐于迁都洛阳。否则,开封周边长期维持几十万的军队,光是财政就足以拖垮宋朝。
赵匡胤对宋朝传承的私心
烛光斧影的故事,历来被许多人认为确有其事。那么此时的赵匡胤对自己弟弟赵光义的野心是否察觉了呢?毕竟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十几年,势力早已是盘根错节。如果能迁都洛阳,无疑可以最大程度上化解这个难题,使自己儿子可以高枕无忧地登基为帝。
即使赵匡胤没有察觉赵光义的野心,但他迁都洛阳的初心,恐怕也有为后世子孙长远考虑的因素。凭借着天险,即使敌人打到城下,子孙后代也可以恃险自守,静等各地的勤王之师。为了赵宋江山的传承久远,赵匡胤也有足够的理由要迁都洛阳。但最终为什么失败了呢?
第一,洛阳宫室残破,漕运艰难。经过多年战乱,洛阳宫室破坏严重,不足以担当起国都的作用。再者,相比于开封,洛阳的漕运也疏于打理,粮食、兵器等难以运进来,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
第二,文武百官的根基都在开封。赵匡胤是通过“禅让”获得江山,并没有展开武力清洗,许多前朝的官员依旧得到重用。而这些人的根基,早已深深扎在开封。如今要突然迁都洛阳,无疑会极大触动他们的利益,阻力自然非常大。
第三,历史上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从秦汉以来,政治中心一直有往东移的趋势,经济中心则是由北到南的趋势。这种趋势即使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察觉,但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如今赵匡胤想要逆趋势而动,成功的机率自然是大打折扣。
第四,赵光义的“在德不在险”的一剑封喉。无论赵光义出于何种目的,但他一句“在德不在险”,确实起到了一剑封喉的作用。但这句话过大地夸大了“德”的作用,忽略了天险、关隘、河流等对国防的重要性。不过占据了朝堂主要力量的文官信这个,这句话便无可辩驳了。
当然,赵匡胤之所以没能迁都洛阳,也与其本人迁都的意志不坚定、没有做好迁都准备密切相关。宋太祖预料到,开封养大军以维护安全,不出百年必耗竭民力。等到后来“靖康之耻”发生时,无疑印证了赵匡胤的担忧是正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匡胤来到洛阳,他以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为理由提出迁都洛阳。赵匡胤迁都洛阳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军事方面,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赵匡胤原是后周军事将领,他取而代之建立大宋。而当时后周的国都就是在开封,由于政权是和平过渡,所以赵匡胤就直接把国都暂时放在了开封。
古代定都一般都会看重这么几个条件。一个是都城周边有大山大河,可以利用这些天险来防御敌人;第二个是周边要有平原或者盆地,农业发达,可以尽可能的养活国都的人口。当然这个条件到了宋代,随着运河网络的完善,长江流域的开发,相对来说以已经弱化了一些;交通要便利,可以比较方便的去其他地方。
以次来对照的话,开封的交通没有问题,运河四通八达,陆路也十分方便。但是开封这个地方位于平原,周边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极其不利于防御。军事将领出身的赵匡胤久经沙场,他不可能不明白开封作为国都的劣势。
上一篇:孩子现在每天都接触电子产品,视力都一直降,怎么办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