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上渔者》中写出了对小舟的什么?
鲈鱼,江上,一叶《江上渔者》中写出了对小舟的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啊,你们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可以一饱口福,你看那像一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捕鱼多艰难多危险哪!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浮不定。”
作者借这首诗表达了对渔民艰辛劳作的同情,也呼吁人们关注疾苦人民的生活。
诗中将“一叶舟”与“往来人”做对比,用往来人的热闹来反衬了“一叶舟”的凄凉;江上往来人的华丽与出没风波里的辛酸构成对比,那些大家的人是静谧的出行,而渔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讨生活;
我认为,“一叶舟”就是代表一个渔民。
“一叶舟”的孤苦伶仃,也是辛酸劳作之人的孤苦伶仃;一叶舟遇到的风浪就是辛苦劳作人民的致命打击与生活的考验。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主持了“庆历新政”,终失败。但他素有体味生活疾苦的想法,这一点可以在《岳阳楼记》中看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在品尝鱼的时候,由此感发出这一些想法,这是发自内心的不做作、不虚伪的想法,是对一切劳动人民的赞美认可与同情。
我们现在也应该关注民生,因为民生是国家的关键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温暖清新自然的白描:《江上渔者》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家、文学家。1050,北宋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罢免参知政事,转浙江任职。在旅途中写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一生存诗不多。本意写渔民的艰苦生活。富人爱吃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捕鱼是很危险的很艰苦的。这首五绝,明白如话,寓意深刻。景、情、意、兴都融合在二十个字里。一幅渔民艰苦生活的白描画卷展现在眼前。抒发出范仲淹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爱护之心。
诗歌虽然简单,却透出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境界在诗中表现的清晰透彻。朱熹说范仲淹是“天地间气第一流人物”。元遗山说:“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能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上渔者》通过写小舟在风波里出没,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
首先,要结合整首诗来理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指的是江上来来往往很多人,都是因为爱鲈鱼味美而来。写的是一副恬淡静美,生活和适的购鱼场景。后两句场景一转,立即提到了渔人捕鱼的场景,驾着一叶小舟,在风浪里出没,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提醒人们对渔民的关注。
其次,我们相信作者范仲淹的侧重点是在后两句。
这让我想起了蒋勋先生对红楼梦中风月宝鉴一事中对贾瑞的评价,即使对沉迷风月的贾瑞都有大悲悯之心,对劳动人民就更加要关注、同情和理解,让人们明白一切美食、美好的事物都来之不易。
最后,来回顾一下北宋文学家范仲淹。
范仲淹作为北宋名臣,有流传千古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他曾驻守边防,曾发起新政,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一朝名臣而体恤渔民之苦,我们从这句诗里面深切感受到了他的真诚和责任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十个字平淡无奇,却有魔力。“君看”二字如同诗人站在我们身边,站在好吃者的身边,长臂一指,牵引着我们的视线去看,必须去看,看一叶舟在风波里出没。这里,一叶舟”的量词用得很惊人,“叶”字写出了小舟的窄小,像一片树叶一样,它落在江水里会怎样呢?“出没”二字写得惊心动魄:浮浮沉沉,时隐时现,高上低下,此刻不知下一刻的命运。小舟和巨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渔者和吃货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陶尽门前土”的陶者无法“居大厦,出没风波里”的渔者又有机会品到“鲈鱼美”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