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舟过安仁》对于孩子们张伞的行为,诗人是怎样的态度?
诗人,安仁,杨万里《舟过安仁》对于孩子们张伞的行为,诗人是怎样的态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的行为,透露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小孩的可爱与思维敏捷。在一叶小舟上,两小孩收起竹篙,停下船桨,没下雨也张伞,原来不是为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让诗人认真观察后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心情开始愉悦起来。诗人着墨于两小孩的稚气行为,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让读者也被吸引入诗境中、诗境外。我们从诗中通过作者对两孩童张伞行为着力描述,也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对孩童的喜爱和赞赏,同时也感染了读者。好诗,愉悅心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舟过安仁》这首诗中,杨万里对孩子们张伞的行为是始为惊讶,而后恍然大悟,终为孩子们的随机聪明赞而以诗记之,全诗如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此诗浅显易懂,诗人坐舟中见有一渔船上坐两个儿童,没有撑篙却张开了雨伞,诗人很奇怪,天晴无云何故张伞呢?细心观察后,诗人哑然失笑,原来这两个聪明的孩子张开伞,乃是利用风吹伞的张力来推舟前行。
如此舟行江上所见细微,是诗人善于观察的结果,杨万里之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其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尤其一些描写儿童的诗自然入微,儿童的伶俐稚态跃然纸上。
除了这首诗外,杨万里还有多首诗句描写活泼可爱的儿童,最有名的便是《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梳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舟过安仁[ 宋 ]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孩子们在干嘛呢?诗人开始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是恍然大悟,两个小孩没下雨也张开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诗人哑然失笑,为孩童的聪明,也为极欣赏孩子们的童真和稚气,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都可以看到杨万里对儿童的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办理好按揭,收到银行房款了,可是没收到购房合同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