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阴阳学说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您怎么看?
阴阳,学说,中微子有人说,阴阳学说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您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阴阳学说包含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您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充满辩证哲学的智慧。人生,世界都离不开阴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世界上阴阳无处不在。如,白天黑夜,电源有正极负极,人有男有女,这些都是扑素的唯物主义辨证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阴阳学说,是活的!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太极图看,白鱼黑眼睛,黑鱼白眼睛,不是简单的“一分为二”。事实上,阴阳也不能截然分开,就如同黑天白天不能截然分开一样,事物性质的变化是有过程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中孕育着阳,阳中饱含着阴;事物不是非此即比这么简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说法来自传统西方二元概念哲学(狭义哲学),不跳出这种范式,它就是有效的。西方哲学在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家那里发生了转向,尤其是海德格尔转变得最彻底。这就是学了点西方传统哲学的中国人说不出好在何处却又摆脱不了它的吸引力的原因(血液里满溢的是《易经》《道德经》《庄子》《论语》《六祖坛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无知西方传统哲学的中国思想家反而能读懂海德格尔著作,虽然不大习惯它的“境域形式显示”或说“涡旋回环映射”的表达法,但懂得它说的和我们的儒道思想可以暗通款曲;海德格尔也佩服《道德经》是“思想之诗”。总的说来,儒道思想后来有靠向西方传统哲学的倾向(但程度较轻),现象学有靠向儒道思想的倾向(程度较重)。目前中国人学的是西方人抛弃(或者说以为落后而不大置理)的思想。
“阴”“阳”这两个指示性的语词(不能定义)体现的是“道”(也是指示性的语词,不能定义),“道”也要借“阴”“阳”来体现;“道”和“阴阳”同存一体。“阴”“阳”对生互补,离开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又是动态的(夫妇是空间的阴阳,父母子女是时间阴阳空间的可以离散,此时阴阳就不存在了;父母子女不可以离散,即使空间阻隔但是关系依然存在)。“原本时间”就在“亲子关系”中(这点比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的“原本时间”表达容易体贴到)。
辩证法,即使是唯物辩证法,说好听点它们是概念的自我拨弄,与生活本身毫无关系(它们就驳不倒芝诺悖论);说得不好听点,是诡辩或胡扯。
“阴阳”思想在《易经》中体现得最突出,而《易经》是儒道两家的公共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这样说!其实太极两仪的阴阳学说是比唯物主义辩证法更高层次、更高内涵,更自然更接近宇宙奥秘的真理!
唯物主义辩证法不过是对太极学说的现代化、简易化、平民化!他使原本深奥难懂的宇宙真理更易于现代人的理解,更好地指导人们认识自然,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正确。理由:
其一,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包含着对立和联系两个方面,就是辩证法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用阴阳两个方面来划分和解释;阴阳一体两面;阴阳之间的关系是:既对立制约又互连互用,而且还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什么?就是“道理”、“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所以,阴阳学说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的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是古人对自然和世界的辩证的看法,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
其二,古代医学家成功地以阴阳五行的辩证学说解释了人体生理、病理等各种现象
中国医学理论体系来自于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规律来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的变化等,并以此来解释人体的机能活动、组织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凡是运动着的、外在的、积极向上、温热的、明亮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在的、向下的、湿寒的、幽暗为阴。这样一来,人们就把对于人体具有积极推进、温暖和煦、兴奋愉悦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的,都归结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内敛凝聚、养护滋润、抑制守成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的,都归结于阴;而阴阳是相互关联的一种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以此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等各种现象,探究病源,寻找医治之法,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
上一篇:自划线分数线什么时候公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