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有句话叫“远香近臭”,请问条友如何看待这句话?
的人,孩子,就会农村有句话叫“远香近臭”,请问条友如何看待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生活中的体会,确实是这样,在近了经常看见,如果对方的进步一直停滞不前,总是老样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的心态,还不如距离远一些,远了见面机会少,才懂得珍惜,也就是所谓的远香近臭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总是会更珍惜得不到的东西。
就好像一道美食,吃的多了会腻,所以有人说,距离会产生美。
其实是有道理的。
离你远的东西,会看不清,会模糊,会给你更多美好的想象。
在你身边的,会腻,会有瑕疵,会有现实的刺痛。
“远了香近了臭”、“远亲近仇”、家长偏心远方的孩子……在心理专家来看,父母这样的表现并不意外。农村中比如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远方的孩子总会成为父母精神上的“牵绊”。远方的孩子如果事业有成,即使那个孩子为老人付出得很少,老人也更喜欢远方的孩子,“成功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老人在亲戚朋友面前提起成功的孩子,觉得倍儿有面子,觉得能给他们加分。
远方的孩子如果没有功成名就,就是个普通人,老人对远方的孩子也会更好一些。工作在外地或者离家比较远的孩子,往往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回家,这时父母就会“爱心大爆发”,把平时对孩子的担心、思念都集中表达出来。“但父母通常没有注意到,这种爱心的集中表现会让身边的孩子不舒服。即便身边的孩子有点微辞,老人也会认为平时都已经足够关心身边的孩子了,春节期间就是要心疼远方的孩子,要不然就要再等一年,才有这种表达爱心的机会。”
远方的孩子如果过得很艰难,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更是会偏心远方的孩子。“你看他一年到头都在外面受苦,太不容易了;家里的孩子天天跟着我享福。”家里的孩子可能未必享什么福,但老人觉得“至少你在我身边啊,至少家里亲戚多、有人照应啊,出门在外的孩子,病了都没有人递水喂药。”
父母偏心远方的孩子,与他们的记忆力、注意力的特点有关。“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人们大多都记不住,但能够引起强烈情感反应的事情反而容易被无意识地记下来。”家里的孩子天天照顾父母,父母记不住;但家里的孩子和父母吵了一架或者发生别扭,这种事情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反倒容易被记下来。
在老人身边的孩子会觉得委屈,“费力不讨好。”其实,老人是“谁离得远担心谁。”远方的子女是老年人情感分配的重心,是老年人的情感寄托。
老人要努力改变自己,儿女们也要多理解老人,懂得他们进入老年后,会发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改变,懂得他们,才能理解他们,照顾好他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远香近臭‘’,依维着古代在‘’六亲‘’中双方居住在异地,在一年中只能见面一二次,就是距离远,见面不方便,偶然见面一次决得隔外亲热,如果有几家六亲中人,住在同一社区,天天见面的就决得一般,有時甚至为了一件事而引起口角争论的,可能嘴里会出‘’臭话‘’,这就会出现这句话的来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o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道理,也是实话,远长时间不见,见了格外亲和香,近了,常来常往难免有些礳擦,就是这个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在农村,还有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人与人、家庭关系的度和距离的重要性,太近了、太远了都不合适;
2、很多农村,其实就是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模式和在城市完全不同,可以参照赵本山拍的《乡村爱情》,其实多数的农村和电视剧上的生活还是不一样的。在城里,你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即便是邻居,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一次,仅仅是认识这个人,完全没有相熟的意思。而在农村不一样,“阡陌相通、鸡犬相闻”,老邻居都是处了几十年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任务需要相互协作、帮忙来完成。“红白”在农村是大事,会有一些的礼仪、置办一些仪式,仅凭一家之力,肯定是办不妥的。以前,相互帮忙的风很盛,就是义工,收钱是不合适的。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大多已经不会再下地干活了,而在镇上的厂子里有一份营生,朝九晚五地去上班,不会再有“帮忙”那种闲功夫了。
上一篇:LOL英雄联盟:卡萨丁火了!都说有一堆“爹”,那么谁是他的女儿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