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生产关系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吗?
生产关系,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关系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同观点
研究生产关系学术著作《保卫资本论》封底
研究生产关系学术著作《保卫资本论》封底
对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指出,它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它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8]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指出,生产关系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或如马克思所说的,互相交换其活动;(三)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
以上所说的对生产关系具体内容的表述,显然完全不一致。这就引起了人们认识上的分歧和争论。人们习惯上马克思的表述概括为生产关系的“四环节”,把斯大林的表述概括为“三分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就有人对“三分法”提出不同看法,其后展开了激烈讨论,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观点。[9]
语言的回家回历史,要求重新检视“定义法”。由发生学工作逻辑出发,《资本论》界说的研究对象应区分成“历史的研究对象”和“逻辑的研究对象”。该处理完成了对历史和逻辑统一关系的内在性把握,活化了马克思的“科学思维”。这些内容包括:(1)政治经济学对象“生产关系”在研究-叙述的意义上之所以一分为三,盖因历史生成运动(规定)使然;(2)财产关系I、财产关系II、财产关系III整体反映着生产关系在构造上的不同的生长状态,它们共同完结了存在上的总体性(规定);(3)用财产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定义域”,有利于整体看待统一生长过程的“阶段”和“环节”,把握住母子相扣的继承发展关系;(4)资本主义的财产生长和自我批判的诸规定是高度统一的,而工作的一统性正是定格化特殊逻辑范畴的根据。发生的,同时是批判的,经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实践规定,历史科学的统一性得以凸显出来。[4]
参考资料
[1]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532-533 [引用日期:2019-07-25]
[2] 许光伟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引用日期:2019-07-25]
[3] 卫兴华 .《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唯物史观——兼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 .《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年第2卷 . [引用日期:2019-07-25]
[4] 许光伟. 《生产关系的三层次解读关系及其意蕴》. 《当代经济研究》2016年第10期. [引用日期:2019-07-25]
[5] 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恩选集》第二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2 [引用日期:2019-07-25]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产关系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吗?#
这个问题襄阳俏胖姐回答你。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了解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 从而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也就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决定人们在生产中一定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一定的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其次要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什么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比较活跃,生产关系是形式,则相对稳定,按照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要求形式与之相适应,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必然发生矛盾。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就是决定与反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1 )生产力的状况(包括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性质和形式。
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质的阶段上,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每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 2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既是决定的因素,又是最革命的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
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 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使原来由它所建立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得越来越不能适应,以至不能继续保持其稳定不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就不得不进行部分的变革以继续维持它的存在;而当这种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以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原来的、业已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生产关系。所以,旧生产关系的灭亡、新生产关系的创立,都是客观的必然。
生产关系的变革不可能自然而然的发生,它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在阶级社会中,是通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先进阶级进行的革命斗争而实现的。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动地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新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两个原因:
① 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特别是人与物的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形式,从而把潜在的、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能够比较充分地调动生产力中的积极因素,使其发挥作用。
② 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使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有了余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