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英国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历史吗?
鸦片战争,英国,中国英国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历史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他们的历史课本有这些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来都不正面承认过。虽然英国的教科书并不是制式的,可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中的历史教科书上,两次鸦片战争和之后的多次侵略中土清朝的各种战争,以及占据香港、租界等等的历史,都是一笔带过,反而更多是讲美洲殖民史和北美十三州独立战争、印度殖民史。
英国教育体系中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解析
在英国教育体系中,从不直面承认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他们的说法是英清贸易战争或英清淡水之役;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的说法是第二次英清战争或英法联军之役。但是这些都是存在于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类似高中阶段)或大学期间的才能学习到的。
有弱化的情况在内。可更有美化的现象在内,主要弱化和美化的方向是大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时期对全世界各个殖民地的野蛮、原始的掠夺和财富积累。这方面被英美及欧洲各国美化成,对“野蛮”区域的输入文明、制度等。
最为关键的是,在今天英联邦组织(还真有这个组织)的53个国家、地区中,这种思想从来不认可大航海时代的血腥、残暴,特别是白种人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从不正面认可对当地土著的野蛮杀戮、掠夺,反而倾向于若没有大航海时代的文明输入,当地土著依旧还是“野蛮人”的思想。
用他们的言语来表达就是:
大航海时代、殖民时代、以及资本主义给亚非拉各地带去了启蒙、开化、现代、文明的种子,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之光,在传播过程之中的一些“不当”的扩张手段,是新、旧文明体制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是合理的、也是正常的——白左思想!
正是这种弱化、美化的操作之下,对于鸦片战争时期,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和开放口岸的行为,在英国大学的教科书上是这样描绘的:
文明战胜荒蛮,给本国人民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带给了中国人新世界的文明体系(言外之意是他们解放了中国的思想)
所以,在2017年时,英国社会学者何越(亚裔),曾经想与英国电视历史节目主持人丹·斯诺打算一起拍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时,她惊讶发现,这位英国著名的历史节目主持人对于这段历史中,英国人扮演的角色毫不知情……甚至连剧组中的工作人员都表示“没有听说过”曾经英国贩卖毒品到中国,并用战争手段打开毒品市场的大门。
后来,何越就在英国国内倡议“将鸦片战争纳入英国中学历史教纲”中,但是现在估计还是遥遥无期的……因为没见有事后的推动报道。
英国也有学者在研究“鸦片战争”,但这部分人只是少部分的“右翼分子”(白人的定义)。
英国新锐汉学家蓝诗玲女士在2015年时,出版了《鸦片战争》,这是新世纪以来为数不多的、相对正面探讨这段历史的英国本土书籍,可是好像、仿佛在英国本土及英联邦组织中,反响并不高。这本书多是在美国,和汉译本卖得相对好一些。
因美化了历史,致使了现今英国本土的居民,对于亚裔依旧保留歧视的状态
英国一直被白左思想所宣传为绅士国度。从朋友将小孩早早送到英国留学,返回来的表现,可以看出来,他们这种所谓的绅士,其实是建立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之中的,即:我在帮助你,是在恩赐予你,是将新世界的文明教导予低种族文明,这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就如朋友的妻子所述的那样——我的孩子到英国两年后,回来就有一种莫名的自信!
也如前段时间的那句话——我们从欧洲回来,你们就给我们这种待遇?
以及——若是放到外网上,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英国本土较为相对中立形态的书籍,多集中于大学期间
英国本土对于历史的研究,是被公认相对公正的、史料充足的(—_—),但这部分书籍主要集中在大学阶段,也就是研究类型的,在普世教育中很少见到,唯有有心人才会去了解、购买、研读。
【“鸦片从唐代就已经在中国被当做药物使用”、“1796年时,东印度公司决定不再向中国直接输入鸦片,以免危机它的茶叶垄断贸易,宁愿将鸦片在加尔各答拍卖给英国散商,再由他们通过港脚贸易兜售给印度东部或中国商人”。】
这些都是史实,可若是一眼看过去时,就有种感觉是当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较为正派的,可问题是“他们只是不直接输入”,但生产,且是害怕被清政府制裁,才使用的一种贸易政治手段。
所以在《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就揭露了这种行为,当到了1819年时,中国的瘾君子们剧增了,同时白皮土和公班土相互竞争,价格的下降又促进了消费量。因此这份禁令在东印度公司中的一些职员眼中,就如同白纸一般,他们偷偷将鸦片运输到中国海域,在岛屿(伶仃岛)等处远离中国政府官员监督之外的地方,进行卸货卖给中国商人。
书中采纳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名人的信件,(查顿写给友人的信件):“英国的大人先生们除去对茶叶和从茶叶得来的税收之外,再也想不到有关中国的事情,只要安静得到这两样,任何耻辱都甘心情愿”。
这段话,多么讽刺,所以书中说,【正人君子们在想到这种产品(鸦片)的性质时,也许会感到愧疚,可这种产品不正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贸易宗旨么——自助、自由贸易、商业主动性。
那些正人君子被藐视,心怀愧疚者被忽视,怀疑主义者被嘲笑,只有自由贸易者认为功劳应该归于他们。】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英国本土的历史教育体系……
图片均来源网络
原创
参考文献
《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
《鸦片战争》
《英国义务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英国人把鸦片战争称之为“中英通商战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