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清明,清明节,农历“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今年的地该早种还是晚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的观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是农历中一个节气,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不论在二月前还是三月后都不关重要,就按清明节气种植。“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眼瞅着气温一天比一天高起来,母亲叮嘱:这几天把菜种给拾(种)上吧,今年要在清明节之前早早把菜种撒上,过了清明可就有些迟了。
我这样的马大哈种庄稼也好,种蔬菜也罢,总是需要年迈的母亲或者婆婆来提醒和督促,去年种菜应该是清明节前一两天,去年的清明是农历三月初一,而前年的时候也就是18年清明节,是农历二月二十,所以前年种菜拖后了十几天。
也就是说虽然农谚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但还是得根据农历来种菜,否则种早了容易冻坏种子,种晚了耽误生长,因此农谚又有了这样: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句农谚如果不是种地的农民,猛的一看是很难理解透其中的意思,但等农民一指点,大家也就恍然大悟了。
农村有很多老话形容清明节:清明断雪不断雪。这句老话是指农历二月份过清明时,天气还是阴冷不定,气温忽高忽低,导致在清明节时期有可能清雪飘飘。所以这时候就是二月清明不在前,是告诉大家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份的话,种蔬菜最好不要在清明节前面,此时气温没有稳定下来,撒下的种子有可能会因为天气寒冷而被冻坏。
另外一句老话是: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咱今天不解释这句老话的含义了,我只是借用老话清明节下雨这几个字来分析清明节大概在农历几月份,下雨的清明节多在三月份,三月份气温上升,温度基本上稳定下来,因此我们种地最好能够在清明之前,尽量不要在清明之后,于是三月清明不在后的真正意思出来了。
所以我们根据老话再来深层次剖析,清明节是每年的阳历4月4日,或者4月5日,阴历和阳历总是时间有差距,因此赶来赶去,清明节有时候是在农历2月份,有时候就到了农历3月份,于是农民们的种菜还是根据阴历月份来种植的,也就是说三月初种菜地,清明是个好记的日子而已,于是就用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来提醒大家种菜时节,这样的提醒是比较适合我这样的马大哈。
今年的清明节在农历三月十二日,根据农谚三月不在后的说法,自然我们是要在清明前把地种上了,也就是说还是三月初种瓜果蔬菜最适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种植应该跟着新历,这是属于书面语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可能是说二月份清明的话,别在节前种庄稼;三月份清明就别等到节后才种。今年清明节是农历三月十二,按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早种。
南北方的气候有差异,所以,种庄稼的时间也不一致。
在我们这里,“谷雨前后,点瓜种豆”,露地种庄稼是以谷雨为节点的,大部分庄稼都是谷雨前后才种。只有一些个别作物例外,像高粱就可以清明节以前种。过去耩高粱就是“清明前十天不算早,清明后十天不算晚”。
一些清明节以前种植的作物,为了防冻,都是地膜覆盖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二月在前,三月在后,这不是日月运行之常态吗?
这就是我国农耕时代老俗语的语言艺术和魅力所在。
“二月清明不在前,三月清明不在后”,这句老话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普通的日月,而是春耕生产的时间!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的话,那么农作物播种时间千万别选择在清明节前。反之,我清明节在农历三月份的话,农作物播种时间千万不要在清明节之后。
这是有农作物出苗和生长需要的温度决定的。清明节每年阳历的4月5日左右这是不变的,但在阴历的时间却有较大变化!有会在二月,有年在三月。老百姓说,“二月清明不见花,三月清明花见花”。
农历二月份的清明节,温度还稳不住,时冷时热,如果在升温的时候把种子播下去了,等它出苗或者长出叶子的时候,大多会遭遇一场降温的倒春寒!让农作物受害。而农历三月份的清明节,温度升高比较快,如果清明节以前没有下种,清明节以后就晚了!农作物生长赶不上趟了!农作物生长积温不够,就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