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对《老师·好》这部电影有什么评价?
老师,电影,学生大家对《老师·好》这部电影有什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老师是个良心活,你管的严了,学生们倒不乐意,你要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生们还巴不得呢,但为什么老师们还愿意操心挨累,着急上火呢,我不是老师,我不能替老师们回答这个严肃的问题。
然而我也不否认在老师的队伍中有个别的害群之马,但是不应该因为个别人就否定这个教师队伍,我觉得老师们都是盼自己的学生考上名牌大学,长大后有作为,那种心态,与父母盼望儿女是一样的。整个影片的剧情基本都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悬念,但我认为这样的电影是最难拍的,就像食神中一样,好的食材谁做出来都好吃,但谁能把一碗普通的炒饭做出美味,才是真的技艺高超。
于谦饰演的苗老师很严肃,一点幽默感都没有,流露出的温暖也都那么克制,而于谦老师一直是一个蠢萌的相声演员,而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严肃的高中老师,只讲故事不讲段子,我想于谦有可能特意去掉了一切的幽默体制,而这样就是削掉了自己的优势,不得不让人佩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回答:
《老师好》是一部在我看来比较轻松的电影了,怀旧的色调,服装,城市,音乐……勾起了很多人对那个年代的记忆,苗老师成为老师是无奈的选择,可他始终坚持“自古圣贤尽贫贱,况且我辈孤且直。”
一直坚守在优秀教师这条路上,免费为学生补课,可他也有一些我们身边老师身上同样有的对优等生的那股偏心,所以我才觉得这样的他更加真实。
剧中每次一看到王海那张脸从讲台旁缓缓抬起,我不禁想笑[笑cry]他就是这部剧的搞笑担当。
我对这部电影的槽点一个是为什么它没有摆脱许多国产青春片临到高考出意外的魔咒,并且成绩如此优秀的安静竟然补考两年亦是没有考上,有点无法理解。另一个槽点就是为什么只交代了王海、苗老师和安静的后续,而前面的其他其他几位人物却不予交代,有点遗憾这结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位老师 这就是对这部很好的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可能看法不一样,要说为什么去看这个电影,可能主要是情怀,毕竟毕业好多年了,有点怀念校园时光,无忧无虑。
《老师,好》差点要成为一部深刻的电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较大,我认为电影除了缅怀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对以前分数式的教学一种抵制,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电影最后的十五分钟,我一直没能看懂,当然并不是剧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后这十五分钟不感觉突兀呢,完全就是为了歌颂教师伟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来的十五分钟,感觉让人看着别扭啊
电影中苗宛秋那种教学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数,我本身也是这样过来的,基庭先生倡导过自由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觉一二线城市可能选择更多,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只能靠分数,电影让我们看见了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也让我们看见了无数☞毛坦厂中学☜背后的无奈与心酸。
电影当做缅怀青春的看就行,歌颂教师伟大的我还真没怎么感动,就当看了个喜剧片。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可能是无病呻吟,过度解度,但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这些分享出来,或许不完美,但也可以为别人扩展一种思路。
看完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怀念,而是压抑。 人物之间的感情是真实而感人的。年少的情感是纯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动心的爱情,友谊也是美好的,率真,宽容,义气,师生呢,虽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极为真挚的。 但透过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与反思。 过分压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总端着一个印有奖字的搪瓷缸,这个瓷缸在剧中出现好几次。而与奖相关联的事件,还有教育部门奖励的自行车,学校分配的房子,优秀教师的评选。
时过境迁,当年的奖其实只是换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这棵大树上驻虫。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压抑下,却是异常坚强的。随着音乐的渲染,有几次我都以为这几个学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恋,且失去入团机会的洛小乙的爆发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饭,被老师看不起,朝准老师的酒瓶却挥向自己,在安静家门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毁灭;被老师抓到在天台练健美操的婷婷,孤单而坚定地跳了好久好久,为了,是为了因为自己而错失的班级荣誉,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们依旧活着,韧性地活着,恣肆地活着。就像被暴雨袭击过后,路边蔫了的野花,明天,依旧能挺立脊梁。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当年留下遗憾的北大时,因为自己的事,找县长求救归途中出了车祸,无缘高考。手中染满鲜血的蝴蝶结,思绪停在,安静在课桌下编着蝴蝶结,苗严厉地朝她伸出手,拿过那个蝴蝶结,毫不犹豫地将蝴蝶结扔出窗外……思绪又飘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着口琴的自己,那时候,老师也站在后门,苗回头看他,他,那个时候是点头默许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个十字路口,但其实,真正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个。而高考这个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为文革前夕,85年安静是因为车祸,在与严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凯旋途中。苗在孩子毕业当天,选择离去。他为何那样急着离去呢,现实的压抑,理想的破灭,那个安静编的蝴蝶,巧妙地将自己所受的压抑和孩子们所受的压抑联系了起来,这种压抑在安静的车祸后达到饱和而迸发,他无法面对熟悉的环境,无法面对心爱的孩子。其实,苗的压抑在之前的剧情一直就有铺垫,安静问“成为像你这样的老师不好吗”“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时苗的闪躲。而他,后来依然选择当任小学教师,则是一种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对教育的初心不变,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选班长及误会洛小乙的事件中,他俨然是一副偏心,专制,不好说话的模样,而其实,在后来,他慢慢被孩子活泼的天性感染,而这点感染,在校长说自己这两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学生喊着自己名字,一看,是他们“浪费时间“给自己找自行车时,又被压抑下去,“再这么折腾下去,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看得起”……而后来,拿着染血的蝴蝶结,他,选择离开,逃避。 幸福应是参差不齐的,不是一个模样刻出来的。
上一篇:我的头条点赞数怎么变零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