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雎》《汉广》《蒹葭》三种风格的爱而求不得,你喜欢哪首?
窈窕淑女,汉水,诗经《关雎》《汉广》《蒹葭》三种风格的爱而求不得,你喜欢哪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雁影归零,这个问题我也来答。
题主说的这三首,雁影最喜欢《蒹葭》,因为《蒹葭》“一切景语皆情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雎》的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出处】《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扩展资料
1、《关雎》创作背景
《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关雎》鉴赏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喜欢蒹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不喜欢,为什么要喜欢求不得。
我更喜欢,
千惆万痴犹含羞,
鼓勇百遍勉去求。
忽然获知人爱己,
狂喜心如云端游。
我刚作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求而不得”,是文学作品里产生无限感情牵动的一种艺术手法,《关雎》《汉广》《蒹葭》这三首诗都用到了这个手法,其实是没有事件因果的,只是在写一个怀情的状态。不过恰是这种状态,碰到了怀情的人,就产生了共鸣,就成了三种不同的“求而不得。
《关雎》所阐述的感情为最理想的男才女貌型爱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说女孩,要“窈窕淑女”,窈窕就是美好的样子,古代研读《诗经》的学者多认为“淑女”就是指周文王的妃子太姒,这样一个女子,身兼美貌与“后妃之德”,所以不一般。再看写诗的作者,他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弹琴奏瑟的与那女子亲近,又鸣钟击鼓的让她快乐起来,这首先便说明这个诗人的地位不一般,还晓通音律,诗文极佳,颇有才学。这就是《关雎》中所写的爱情,其实并非是求而不得,而是这样一个身份地位的诗人对自己想要的配偶的想象,或是要求。即使写自己“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也是感知一种感情时的激动心情。总之,他用这么美好的诗句写出的,其实是自己的爱情观。或是套用古代学者的观点,《关雎》就是在写周文王与其妃子太姒,主旨是赞扬二人,因为它是诗经的第一首诗,分量举足轻重。但是,我们更容易相信这就是一个年轻的才子对佳人的思念情诗,只单纯的理解,至少“辗转反侧”让我们都产生了情感共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