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暂停拜祖后,以后清明节会不会渐渐淡化了?
清明节,疫情,清明暂停拜祖后,以后清明节会不会渐渐淡化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人,向来注重仪式感,越是内心尊重的大事越注重仪式的严肃性,而清明节恰恰就形成了这种庄重感,因此成为一种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习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让大家忘祖吗?那些要撤销拜祖的人,他们是何居心,他们都是大圣的后代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仅仅是清明节,随着新式文化的冲击,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传统节日均在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冲击下被淡化
暂停某一节日风俗,会对这节日文化造成实实在在的冲击
近几年,在春节期间普通有网友在网络平台上发出疑问“为什么感觉这年味越来越淡了?”。记得小时候得过年,那真叫一个热闹。门口的鞭炮从白天放到半夜,特别是在吃完年夜饭之后,烟花爆竹一齐上阵,烟火满人间的美景只有这时候能碰着。但是自从为保护环境,减少空气污染,连过年也见不着满城的烟火了。这便是年味淡了最直观的原因。
对习俗行为的改变,影响最大的是春节,而后是清明。
清明时节家家雨,家家烧香拜佛烧纸钱。这是烙印在90后一代人记忆里的情形,为了祭奠家中逝去的亲人。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不遭受今世的苦,能够有花不完的钱,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清明节烧纸钱。而近十多年来,起因烧纸钱而引起的山火,年年清明都在上演。对这一习俗的劝告屡禁不止,只好出台法令,以护山林。但相应的副作用,就是淡化了清明的节日气。
为了保护环境所做出对节日习俗的改变,恰恰是文化在演进过程中的“大浪淘沙”。一些千年流传的仪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反而还起到了阻碍发展的作用。这时就需要进行改变,而改变,总是会带来阵痛的。
节日给人们心灵带来震撼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环环相扣的仪式,所带来“仿佛穿越于时间长河中,见证了血脉相连”的超脱感
一个能从历史中走到现在的节日文化,少不了精彩故事的烘托。而故事要保持精彩,就必须给人以仪式感
。回忆小时候清明插香祭祖的情景,在燃香的同时,闭上双眼虔诚的匍匐于墓前,起身后方可念出心中所想。或是坦诚秘密,请求原谅;或是许下心愿,望显灵保佑。足够的仪式感会赋予人一种使命在我身的光荣,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对这个行为深信不疑。而暂停这一行为之后,对节日的冲击可想而知。
但这样的冲击并不是不可抵抗的,在改变中寻求新的节日文化,带来新的节日习俗,这是对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扬
。
对于春节,我们做出的改变。扫五福,看春晚,参活动,抽红包。传统的除夕夜在线下年夜饭之余,多了线上网络大家庭的热闹。五湖四海的人们一齐在网络平台上许下愿望,互相为陌生的人们送去祝福。这是我们新时代对节日新的传承。
春节如此,清明也是如此。暂停拜祖这一行为,并不一定会减少人们内心的虔诚。反而人们会用许多其他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形式,来表达对先辈们的敬畏。
节日习俗改变带来的文化淡化只是某一时刻的,并不影响传统节日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哪怕需要很多年。但可以让传统节日里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行为会被筛去,留下的不仅是一个符合当下价值观合时代环境的节日,还会是一个穿越千年的民族血脉与精神!
上一篇:你觉得哪些mega形态最好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