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身心永远回到虚无寂静?
虚无,寂静,身心如何让身心永远回到虚无寂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让身心永远回到虚无寂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荣幸能回答这样的问题。
写在开头的话:个人认为,虚无静寂是超乎寻常的一种至高境界,心境坦荡至满至空,情致释然至有至无,身有形或无形,魂可居亦可不居。顺其自然而回归自然,顺天意也可行其外。静也,空也。
可以这样解释:这是为人一生的最好身心状态,也就是说,身体和灵魂都有了归宿,而这种归宿是存在的有和无的一种平衡,是超然于物外的一种意识流和超意识的物质呈现共存的状态形式。
说开来,便是,一个人是以形体存在的,但在意识领域可视为不存在,是有非有的状态。同样,一个人有灵魂和情感之类的意识,但在生命的过程中,可等同物质的有形存在,有无皆在控制之中。
看是有,实则无。看是无,实则有。真与假,虚于实皆在掌控之中。
展开来说。
有情不困于情人是一个感情动物,活一生感情在血液中流淌一生,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没有感情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活着也无法享受到人世间情感带来的美好。比如爱情,亲情,友情。它们中每一个闪烁着星光,给予力量并照耀一个人前行的路,感召与凝聚,温暖与炽热,知心与慰藉,希望与憧憬,梦想与前景,等等。
但往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谁也不好驾驭住这人世间的尤物,时光中的马匹,很多时候它并不能完全为我所用,时常把我们摔下马来,甚至摔得遍体鳞伤,一蹶不振。
从而,我们看不到光明,凉于心伤于情,心情涣散,顿感无力,失望甚至绝望,无方向感,对爱情恐惧甚至变成恨,人间冷暖而索然无味。
而回过头来,细想,哪有岁月不磨刀,哪有马匹不伤人?这只不过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已,而人类总是习惯并热衷于跟自己过不去,这也难怪。就比如人总是会生病,生病总是会难受,难受就需要吃药。
不困于情,就是知其有而不恋不怪,有则珍惜无则坦然,富不执迷,穷不失心。走之路,享其直,摔其跤,乐也无妨,痛也无妨。
有志不失于志人的一生是立志并为之奋斗的一生。没有志向人生就会毫无方向,整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索然无味的人生。
小有小志,大有大志。为目标而付出努力,累而充实,过五关斩六将收获成功的喜悦,享受成功带来的福报。其乐融融,其意融融。
然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如大海上行舟,有顺风就有逆风,有风平浪静就有狂风暴雨,成功与失败只是人生一枚硬币的两面,有人生的不停旋转,就有其倒向任何一面的可能性,这是哲学的两面性,也是人生不可遇见的随意性。
有的人为一次失败而伤心,为两次失败而伤痛欲绝,为多次不能成功而一蹶不振,进而悲观厌世。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为一届富豪百万富翁,也不可能都成为顶尖人才高手,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所限,努力只是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它只是过程,并不能预测结果。
有志而不失志,就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把控奋斗的初心,不满足于现实但也不好高骛远,取舍皆顺其自然,成也坦然,败也坦然。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也没有永远的失败,我奋斗,我快乐!我奋斗,我无悔!
生存不限于生人的一生生存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出生就头顶光环,有的人出生贫困甚至一无所有。每一个人的起点不同,这一点实质上并没有什么可比性。
所以有人炫富,有人抱怨,拿背景逞能,借命运说事。这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生存处事之道。他纵然可以花他爹妈的钱,但不能花他爹妈的尊严;他即便受限于他父母的物质,但绝不会受限于他父母的命运。
有钱人不劳动也会坐吃山空,穷汉子勤奋斗并不会饿扁肚皮。穷与富只是一种物质状态。
人其实活着是一种心态。富也罢,穷也罢,高也罢,低也罢,活着定要摒弃受其环境影响,不趾高气扬,不怨天尤人,不谦卑,不骄奢,知足而奋进,知耻而后勇。
生存不限于生,就是一个人不要受其生的环境条件背景影响,而着重强调后天存在的一种姿态。不论出生条件如何,始终保持一个不卑不亢的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知足哉!幸福哉!
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终究是一个过完平凡一生的普通人,经历人生酸甜苦辣,坎坎坷坷。我们不是圣人,但完全可以历练圣人之心,做平常之事。让身心回归自然,归于空寂,势在必行。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我是大兵小字,不到之处也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创》如何让身心永远回到虚无寂静?能做到,关闭,视,闻,觉,无我无它,其实就是体验死的状态。
做不到。能做到就不会在这说俗话了。难在永字上,那就是永生。
老子,尹喜,释家,观音,耶苏,做不到。孔子更做不到。
到处都是他们叙叙道道的乱发话,管闲事。闭观只能几天,永远不可能。
庄子,王阳明更。玄奘,八仙,也没少管红尘俗事,没出红尘。
可以说只要是人认识到的所有神仙大师都做不到。不是说她们做不到,是按她们的话去做,做不到。不在经书字里,在经外之意里。
怎么才能做到那就是死,试着去做,吧。一,死里逃生。二,无,三,空。别无它求。这就是,神学,道学,佛学,三教所归一处最高境界。
话说到这,自悟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虚无寂静的境界,这恐怕只有高僧才能做到。人是有七情六欲的,除了那些僧侣修行者。身心回到虚无寂静,对于我们凡人来说真不是件易事,如果你不是僧侣修行者又何必如此严苛的要求自己呢?身心的宁静是相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修练的过程,我觉得身心的宁静对我们凡人来说指遇事不大悲大喜,遇到突变能荣辱不惊泰然处之,不受别人言语的影响,这就是最好的状态了。生活在现实中虚无寂静的身心这种状态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我们每天的言行都是修炼的过程,不是吗?好好过好每一天,善待遇到的一切,心静自然清,不浮燥也许能找到一点寂静之感吧!
上一篇:君子忧道不忧贫,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