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喜欢周星驰吗,为什么?
他的,星爷,电影你喜欢周星驰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为什么喜欢星爷?大家喊星爷,就像喊华仔、发哥、龙叔一样,是一种由衷的尊敬和爱慕。我喜欢星爷,是感谢他所带给我的那些真实的触动。喜欢他的无厘头,就像庄周的散文,就像李白的诗歌,逻辑跳跃,纵横无忌,却能给人一种内在的真实感,一种美的享受;喜欢他天马行空、变幻莫测的情节,无论是语言、动作还是表情,星爷都能准确捕捉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看似夸张、滑稽的肢体语言下,人物的心理世界表现的酣畅淋漓,昭然若揭。如果说《百变星君》是对《变相怪杰》的致敬,那他对人物心里的精准捕捉和再现,也确实达到了世界级大师的水平。正是基于此,我才从他的悲喜之中看到了真实的生活。
星爷给了我真正的喜剧。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周星驰的“无厘头”之所以俘获一代人心,不仅仅是因为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动作,这些终究只是表现手法,更多的是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艺术化地搬上了银幕,同时又以“无厘头”绝妙而又完整地保留了这些感受的真实性,让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才成为了真正的经典。这些经典有些来得很滞后,因为超前的观念总是不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当我们经历了之后,才会看出那一喜一悲之间的真实所在,才能从那些夸张、滑稽之中看到生活的本来面目。所以,我喜欢周星驰,他把小人物的生活搬到了荧幕上,它是如此真实。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现在是缺少英雄的小时代,周星驰用他的方式给我们演绎了这个时代的悲欢。
周星驰一直在做真正的演员。就像他在《喜剧之王》中塑造的那个捧着俄国著名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经典代表作《演员的自我修养》努力奋斗的尹天仇那样。星爷是从龙套、配角一步步走过来的,所以他很清楚那些在最底层奋斗又心怀梦想的小人物的心理,尹天仇的形象就是最好的明证。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可是有准备的人何止千万?你又如何保证自己不是尹天仇,还是就是尹天仇呢?《喜剧之王》中的那句:我是一个演员,大概是每一个人都曾强调过得话。或是面对质疑时,或是遭遇不幸时。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只这一句简单的话,也很难说出来吧。
黎耀祥在《戏剧浮生》中有这样一段话:很多演员一直演戏,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清楚演戏和人生的关系,对我来说,演戏其实就是检视人生。很简单,演员演的是人,而演戏最终要做到的,就是“如何令我成为他”,如此简单的一句话而已。但问题是没有人知道这么简单的事情,大家往往都舍近求远。
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生活里提炼出一些感觉来,捕捉真正的生活,包括了解人究竟是什么,自己又是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表达人,怎能不了解人呢?我常常希望大家都能够回过头来思考一下,什么是演戏,什么是戏剧。最简单地说。戏剧就是人生。周星驰就是从生活中发掘题材,把生活带到了电影之中。既给人影视的魅力,又给人生活的真实。
真正的喜剧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哲学家。因为他们要了解生活的意义和无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生活的“喜剧”和“悲剧”,让人不仅能酣然一笑,还能在一笑过后若有所思。他们要想哲学家一样思考,又要跳出这种思维方式本身,用电影语言去加工处理。所以,荧幕上带给人欢乐的小丑可能正陷于现实世界的黑暗和孤独中而无法自拔。周星驰也同样如此,荧幕上的他搞怪、不羁、幽默,现实中的他却是严肃、深沉。可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创作出真正经典的喜剧吧。
但是,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不宜深度解读,曲高和寡,深则不众。以视听等媒介给人带来视觉震撼的电影艺术尤其不宜过分解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艺片、艺术片受众很少的原因。周星驰聪明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演绎出来,更以其自身的特质,加以其独特的“无厘头”形式,深刻却不说教,世俗而不低俗,在令人叹为观止的捧腹出,笑出眼泪,明觉生活的真味。这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让人一再品味的原因。
近年来,周星驰从演员转向导演,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出演作品。从最近的几部作品来说,无论是《西游降魔篇》、《美人鱼》,还是《新喜剧之王》,很多人都不怎么买账,说是江郎才尽,尤其是《新喜剧之王》,更被许多人说是炒冷饭的圈钱之作。这几部作品我都看了三四遍,它们都保存着周氏无厘头的特点,只不过自《西游降魔篇》之后,周星驰电影变的更加内敛。可以说,这是很多艺术大师都经历过的转变过程。从张扬到内敛,从夸张归于平静。而且,因为星爷本人没有出演,文章、邓超、罗志祥虽然都是有实力的喜剧演员,但终究没有星爷本人对生活那样深刻的把握和理解,也很难再现星爷那种广泛而深刻的喜剧效果。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让很多人觉得有很大落差。
就在星爷归于内敛之时,影视市场上一些“黑色幽默”题材的喜剧渐多起来,如《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借助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不知”、不和谐的情节和人物自身的矛盾性格造成喜剧效果。在以音乐带动人感情的快速和略显混乱的节奏中,确实给人带了很多欢乐,但也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因为整个世界充满着非理性,不是一个人物的矛盾性格,而是整个社会的躁动和混乱。这种艺术处理确实是“黑色幽默”的特点所在,但也因为其过度深刻的呈现现实生活反倒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因为极端环境、极端境遇终究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而周星驰小人物的生活塑造确是每个人都亲身体会过的。就像那一个个为了梦想蜗居在北京的北漂一族,就像《破坏之王》中何金银邂逅女神坐在草坪上那双颤抖的手……群演因为尹天仇而备受鼓舞,而我们也终有一天会成长到面对分手不再颤抖……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这种细腻、真实的生活场景,更喜欢淡而有味的生活化叙事。
可能,那些一遍遍刷着星爷电影的是和我同一类型的人吧。敏感、细腻,对生活饱含热情和憧憬,却终于只能潜伏在黑暗的角落里,细细咀嚼那些之前被我们自身忽略的真实。在不断地怀念和思考中,慢慢忘了生活本身。只是,电影终究是电影,而不是生活本身。周星驰把生活搬到荧幕,只是放了一些佐料,便已是珍馐美馔。但只有这些佐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纪录片。所以星爷为我们编制了一场场梦。如《功夫》是无名少年(每个人)的功夫梦,《破环之王》是懦夫何金银的爱情梦,《喜剧之王》是“死龙套”尹天仇的演员梦,《新喜剧之王》则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我曾希望于生活之中寻找意义,后来慢慢明白生命本身无意义,因为意义不是思索出来的,也不是寻求出来的。它是人自身的行为结果带给其他人的某种推进和明悟,其本身对于本人来说并非一定会有很强的目的性。我还会时不时地刷几部老剧,看几部星爷的电影,看看那些滚动的即时弹幕,总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新东西。可能是我也变得更加内敛而无法尝试和接受新的东西,可能是现在的选择太多让我变得挑剔而懒得选择,也可能真的是经典越来越少……总之,我放弃了寻求意义,只要心中有欢喜、有情感、有自己的判知,那就是生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