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师老是反应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该如何解决?
孩子,注意力,家长老师老是反应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该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多家长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家长会有这些做法:
1.对孩子进行说教。
2.用物质奖励来督促孩子改正。
3.批评,打骂,体罚孩子。
据科学研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态度问题,很多家长发现,经常用上面的方法只会短期有效。
其实,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生理问题,负责注意力的功能是脑前庭。注意力不集中是其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的结果。
那么如何锻炼孩子的注意力呢?
1.对于3-6岁的儿童可以让其玩捡豆子的游戏。
2.对于6-12岁的孩子可以玩画迷宫的游戏。
3.此外可以多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这些需要集中精力的项目。
愿我的解答能帮助到你。喜欢的话点赞关注哦(´-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看了这么多回答,都是在长篇大论讲一些看上去很有道理,实际却毫无价值的东西,有从科学角度解释的,是因为生理问题,大多都是框架结构,本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题主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我是一名宝爸,孩子上学前,之前一直是妈妈照顾孩子的起居学习,19年10月份我发现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与妈妈沟通后,辞去工作全心照顾孩子,因为本身是新手,查阅了很多书籍和资料,当然也就是看到类似这些的回答中的大道理,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有一天接孩子放学,老师和我说孩子最近这两天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看窗外,那么我是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的
1 首先向老师了解了一下是哪门课堂上溜号,其他课是否出现溜号!
2回到家里不会直接去责问孩子,聊天一样问今天上课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是发生在那节课上,一点一点引导至问题课程上,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不知觉中讲出来我们想知道的她为什么溜号了,结果发现其他课上的事情包括知识点她都能复述的很好、唯独那节课有问题,结果是因为生字她觉得回家以后爸爸会教他,她觉得我教她比她在学校里学的快,当然这就是我的问题了,所以我会调整我的方法
3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兴趣是坚持下去的动力,孩子都不知道为毛学英语,只是机械的死记硬背结果可想而知,培养兴趣,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方法,需要家长去摸索
我总结出来的辅导孩子学习的三句话,孩子不会是正常的、她不可能全都会、需要你的辅导才能让他会!前两句是心态,最后一句是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对题主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专注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孩子和家长,它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可能家长从小就忽视了孩子专注力方面的培养,现在介绍三种培养专注力的小游戏,希望能帮到您。
1.配对游戏
家长把家里有盖子的瓶瓶罐罐拿出来,把盖子和瓶身分开,让孩子来配对,给瓶罐找合适的盖子。瓶盖的大小要区分明显一些,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和专注力,此游戏适合1~2岁的孩子玩儿。
2.拼图游戏
孩子在玩儿拼图游戏时需要高度集中的专注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是对细节的观察。刚开始可以从简单的拼图开始玩儿,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完成拼图能让孩子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家长要选择孩子喜欢的拼图形象,比如可爱的小动物,或者是孩子喜欢的卡通形象等,这样孩子喜欢玩儿,会更有兴趣完成游戏,也更专注。
孩子刚接触拼图游戏的话,可能会上手比较困难,家长可以耐心给孩子指出拼图游戏的特点,熟悉之后孩子就可以自主完成游戏。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玩儿的拼图游戏对家长来说很简单,对于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刚接触此类游戏的孩子,这时不要觉得孩子很笨,让孩子自己去玩,去摸索,家长不要过多干预。
3.舒尔特图表
在白板上画出25个小方格,在每个小格内无顺序的填写上数字1~25,要求按顺序找出1~25的数字,而且必须边指边读,读完后记录所需时间,用时越短说明专注力越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互动玩儿,孩子一局,家长一局,这样既能锻炼专注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评分标准:正常的7—8岁的孩子,寻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这里要提醒家长的是同一张舒尔特表格,不能多次反复使用,以免学生对表格中的数字形成记忆,失去测评效果。也不必拘泥于25个数字,可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调整数字的多少,并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最大因素,尤其是1-3年级的阶段,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重视。
提升注意力的几个关键:
① 营造简单朴素的环境;
② 父母放下高期待;
③ 对孩子的安排勿过于杂乱;
上一篇:说真的!你们希望前任过得好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