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自己家吃饭时碗里剩了饭粒就是没教养吗?
教养,饭粒,剩饭在自己家吃饭时碗里剩了饭粒就是没教养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自己家吃饭时碗里剩了饭粒就是没教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
古诗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学过《颗粒归仓》的课文,教育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故《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点一滴能见人品质,良好的教养也应该从小抓起,从点滴抓起,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寿县还得做好自己,身教大于言传,作父母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来小时候吃剩下饭时 ,奶奶总是说不吃干净长大了说个麻子媳妇,所以媳妇脸上有了痘痘黑点什么的,我总是忍不住的想是不是小时候吃饭不够干净。
碗里剩米粒,首先我觉得不是好习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现在我们国家大力倡导国学教育,每一个小朋友估计都会背诵这首诗,但具体身体力行的教育还需要家长们多想办法,尽量碗中不留剩饭。
当然有些人说那剩下粥啊什么的粘在碗底,让我怎么吃干净,总不能让我舔碗吧!说到这里想起《白鹿原》中的黄掌柜,黄掌柜有个祖上传下来的习惯就是吃完饭后要舔碗。所谓舔碗,就是吃完饭后把碗沿、碗边、碗底残留的饭渣用舌头舔净。不仅自己乐此不疲,也要求别人这样。尽管他自我解释为节俭,不浪费,但过尤不急,反常的行为尽管在过去的旧社会,像黑娃这样的土娃也不能接受,更是不用提我国五千年的礼仪。但真的到了后来的大饥荒几天不吃饭的话,估计都得去舔碗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
总结:碗里剩饭不是好习惯,习惯来自于从小到大的言传身教,所以和不同的家庭教养有关,但我们不能过度夸张,过犹不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每一个家庭一直讨论的问题,下面就来说一下我的经历,我媳妇影响了整个一家13口人的剩饭粒的问题,就当一个故事来看吧,我的观念就是榜样的力量。
先说一下我家为什么是13口人,因为我家父母和我兄弟三人,兄弟们都没分家,大哥家4口人,二哥家四口人,我和我媳妇还有一个3岁的宝宝,还有我的父母,一共13口人。平时我们一家在外面上班,二哥一家外面,父母和我大哥一起吃饭,每逢节假日,我们都回家以后,都在一起吃饭,作者提出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没结婚之前,我们从来没注意这个吃饭剩米粒的问题,现在想想确实每一个人碗里都吃不干净,无形之中浪费了粮食,很可惜。
这个事随着我们结婚以后就慢慢解决了,听我细细道来,我媳妇家信奉一个文化,里面信奉的东西很多,比如吃饭,父母必须先动筷子,不浪费粮食等等。从我媳妇进我家门以后,每次都是她主动给做饭,虽说做的不太好吃[我想静静],主动给我父母和哥哥嫂子们盛饭,吃完饭主动洗碗,她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次吃完饭,碗里一个米粒都没有,有时候嫂子和老妈刷碗时看到老婆的碗就说起这个事来,后来嫂子就提议,大家都像我媳妇学习,每一个人吃光所有自己碗里的饭,大家都一致举手同意。大人都能做到,孩子有点困难,在大人的监督下,孩子们也慢慢养成了这个习惯,尤其是大哥家的孩子,都11岁了,以前总是剩好多,有时候大嫂给他吃了,有时候就扔了,但是现在这个毛病改了。家里吃完饭,每一个人的碗里都是干干净净,包括我3岁的孩子。家里养成了这个习惯,真的特别好。
这个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媳妇平时的较好的举止行为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身边的人,为所有人树立了好的榜样的作用,自然就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同时粮食也是农民辛苦的劳动果实,我们作为农民的儿子,更应该珍惜劳动成果。回归到作者的问题上,是不是没教养这个我感觉没怎么严重,但是这个习惯真的不好,也希望所有的人养成光盘行动的习惯,节约粮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没人节约一粒粮食,全国14亿人就是能省出数以万计的粮食,也希望所有人光盘行动[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要强调是在家的,是想说在家吃剩饭粒,但在外不会吃剩饭粒吗?如果是真正的教养,在哪里吃饭都不会留下饭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随便点评他人是否有教养的人才真正要反省自身吧,何谓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文化品德的修养
上一篇:欧洲的疫情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