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一错再错就是能力缺陷”这句话?
错误,能力,工作如何理解“一错再错就是能力缺陷”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一错再错就是能力缺陷”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错再错就是能力有缺陷,这种缺陷包括认知能力和自控力都不够。认识不到错误的原因,不能采取措施积极改进,而是听任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长此以往,这样的人是没有希望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会犯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伟人也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
下面我用孔子的三句话来说明如何对待错误:
第一句,“过则无惮改”,这句话孔子在论语中说了两次,意思是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有了错误要正视错误,要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二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最大的过错。有的人犯了错误,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千方百计的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根本认识不到这样的坏处,这样的人只能是一错再错。
第三句,“不贰过”,就是不犯同样的过错。人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一个地方跌倒多次,跌得头破血流才会吸取教训,有的人不但不引以为戒,还以“秉性难改”原谅自己,为自己开脱。真聪明的人,对于犯过的错误,是会总结经验教训的,引以为戒,不再犯第二次错误。
犯了错误,做到以下三点,以后就会少犯错误,能力在改错过程中不断的提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不推诿,对过错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查找原因,及时改正;其三,要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过错,这才是最重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职场笔杆子创业】思想碰撞屋:“一错再错就是能力缺陷”,幸好你没有“三错”,否则“事不过三”,你可能就要被领导“炒鱿鱼”了!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一错再错”的背后折射,很明显是:错误超过3次以上了,估计都N+次以上了。
要想判断这句话的“合理成分”有多大,就得结合具体的职场情节来进行分析,没有这种“管道思维”做支撑,很难将这一句话讲清楚!
一、“一错再错”:次数和频率
一错再错,还有“三错”,错误的次数和频率,直接影响着领导对员工的看法!
究竟是什么看法?次数和频率背后,折射的是“态度”!
(1)一个人,态度端正不端正,直接影响着做事的“谨慎度”和“意识层”!
(2)态度端正,工作就能重视起来,一旦思想意识的这根弦绷紧了,小错误、小失误,皆可避免。
(3)“认真”的言外之意,就是态度端正,二者具有直接的勾连关系。
态度,背后的前提条件是:错误的性质属于“小失误”、“小瑕疵”、“小问题”,不影响结果、不影响进度、不影响美观等。
只有这个前提条件成立了,“一错再错”的次数和频率,才能与背后的“态度”端正与否划归等号。
二、错误的“地点”:集聚性和分散性
错误,难道还有“地点”吗?
“在相同的地方,跌到了两次!”“不要两次都掉进一个坑里”!这就是错误的“地点”含义!
相同地点的错误、不同地点的错误,背后传递出三点信息:
(1)两次及以上,跌到在相同的地方,那就证明员工的“态度”有问题,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好比一个学生,连续多次将同一道题做错,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都明白,那是因为每次答错后,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思考过,“我为什么会错?”“我到底在哪里犯错了?”
(2)如果是在不同地点犯错,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解释:
一是工作本身带有不确定性,经常会面临应急问题,决策稍一失误、行动稍一迟缓,都可能导致问题发生,带来工作的失误;
二是员工的能力有问题,难以胜任本职工作,遇到“常规性”和“突发性”的工作症结时,往往处理不当,造成失误。
(3)错误的“集聚性”和“分散性”,折射出是员工的主体原因,还是工作的客观原因。
错误,在工作的维度上,分为“集聚性”错误和“分散性”错误。
A. 所谓“集聚性”错误,是指工作可以按照“难度系数”分为不同阶段,错误常常会集中在难度系数较高的阶段;也根可以按照员工“熟悉度”划分为相应区域,错误常常会集中在员工不熟悉的区域内。
无论是按工作的“难度系数”划分,还是员工的“熟悉度”划分,集聚性错误,都考验着员工的职场综合能力水平。
B. 所谓“分散性”错误,是指员工在执行和落地过程中,以“无规则”的错误布局,分散在工作的不同环节和区域,并没有相应的“规律性”。
“集聚性”错误,可以反映出员工的两种现状:一是员工的能力达不到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二是员工的粗枝大叶,导致错误不断。
三、错误的根本症结:能力缺陷
(1)职场中,你会发现:能力强的员工,工作中很少会出现错误!
为什么?所谓“熟能生巧”,“常规工作”,闭上眼睛都能完成地很好;“临时工作”,依托现有经验,快速有效地部署和落实,也是常有的事。
工作的维度分为很多方面,业务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每个员工基本都是在相应的“强领域”内从事着本职工作,因此,每天面临的都是一些“常规性”工作!
既然是“常规性”工作,那就很少会出现错误,除非是员工的态度不端正,否则,出现错误的概率是很低的。
(2)“依岗选人”,是职场常态,那为什么还会出现“一错再错”的情况?有一种情况可以解释,那就是员工正在干着一件“创新性”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自然就会时常踩到“坑”。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一错再错就是能力缺陷”的定论,是不符合常理的。
(3)创新性的错误,如果次数和频率过高,就会直接勾连到“能力缺陷”,此时的关联度和成立条件,似乎就显得比较合理了。
尽管创新性的工作,都有容错机制在“护航”,但是如果员工出现以下两类情况,基本也能判断是员工的“能力缺陷”导致的:一是错误发生的次数和频率远远超过工作本身的难度系数;二是错误的性质与工作的性质,有点“不接轨!”
四、能力缺陷:职责能力和超围能力
上一篇:我是否应该和很丧的男朋友分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