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请问大家对楷书的笔法和篆书的笔法怎么看?对铺毫和绞转怎么看?
笔法,篆书,楷书请问大家对楷书的笔法和篆书的笔法怎么看?对铺毫和绞转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铺毫和绞锋的看法:
铺毫和绞锋是笔峰在行进中的两个状态,铺毫一般用到笔毫的三分之一处,如万毫齐发,一般在写榜书和魏碑时用的比较多。
绞锋是一般在画大圈的时候,顺时针到七点方向,往十二点方向走的时候,会出现,古人结字时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提笔换锋,重新走下一个动作,这种写法在书谱里面体现较多,详见书谱。并不是说我画大圈,写到七点方向,非要把它绞锋写过去,一旦这样,必是枯笔。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楷书可以用侧锋,而且有很多地方用侧锋,比如:短横,但长横不宜用。在写捺的时候也用一点儿侧锋。而篆书必须用中锋,而且还要揉一揉笔毫,把笔毫铺开,万毫齐发抓住纸,力争力透纸背。篆书也有点儿侧锋,但极少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的“书”,一作动词用,指书写的动作;二作名词用,指通过书写动作而产生的留存物。所以说,书法这一艺术离不开书写动作这一过程,而书写动作这一过程想要体现出审美意识,也就与提按、使转有密切关联,从审美要求上看,书法艺术的美化也因提按使转得到了有意识的发展。 从书法艺术角度来分析“提按”,提按是毛笔运动的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提,指在垂直方向向上用笔的动作,按,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笔的动作,两个动作都是垂直方向的用笔,但在运动中却是一对矛盾。按的动作过程中,提与按并不像我们字面意思理解的简单提拉、简单按压的动作,而是在做提这一动作时,我们既要保持毛笔的笔尖有一定的弹性,同时也要有一丝把笔压住的细微动作,做到提中有按。按,则是在保证把毛笔笔毫铺散的状态下,又要带有提的细微动作,做到按中有提。“提按”两者相铺相成,无论在做两者中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有相反的一方辅助配合才可以,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从书法角度来分析“使转”,使转是指行笔的转折呼应。“使”指运笔,“转”作为笔法则有两个意义。其一,与“折”相对,指在书写时毛笔笔毫左右圆转运行,在书写笔画时,笔毫与纸的接触在连续的时候又略带些许停顿,在连与断之间似可分又不可分;其二,指字在转角曲折之处,笔毫在转向时以平移作圆弧形而不露方折角。“使转”也通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将书法的笔画灵活展现,呈现出缭绕之美。使转,有“平移之转”与“翻绞之转”两种。所谓平移之转,则是毛笔在做圆转动作时,笔毫与纸面接触的部分始终与之前笔速一致,作圆弧形,形成质感圆润而均匀的线条质量。“翻绞之转”则是指笔毫在纸上做圆弧运动时,接触纸面的笔毫面不断变化,有中锋、侧锋、偏锋的变化,左右翻绞。
“提按”产生的根源,取决于人体动作的生理条件与柔软书写工具毛笔的物理条件总和。手执笔到达文字书写的载体之处是按,离开文字书写的载体之时是提。从广义理解,笔画重为按,笔画轻时为提,提按运动产生笔画粗细变化。早在殷商时期,用毛笔书写于甲骨或陶器上的文字面貌上来看,字的书写形态就以具备提按的书写方式了,笔画当中多以“尖起中按提收”的用笔方式,形成的文字多是笔画两边尖,中间粗,如同“枣核状”。入笔顺锋拖入形成尖头,行笔过程中稍按,笔画略粗,形成“丰中”,收笔处顺锋而提,形成尖尾。提按也就有了一定的表现。
“使转”则是在篆字当中有了显现。篆字通常以线形笔画构成,这也就使“使转”这一书写动作得到了运用。用毛笔画出一个方转棱角的圆形弧度,自然也离不开使转的用笔方式。那么实际上商晚周早时期的提按是与使转是相互运用其中的。 提按与使转也是有原始阶段和发展阶段的。自然的提按与使转是“笔法”提按和使转的渊源,而“笔法”的提按与使转是从原始阶段的基础上得到的升华。战国早期出土的一些简牍中,出现了一些“方头锐尾”的笔画,其特点一是在笔画的转弯处是直折,可视为书法意义提按笔法的起源。二是笔画的入笔处重而出笔处轻,形成头粗尾细,头方尾尖的笔画形态。侧锋入笔形成的方头,是毛笔“按”的使然,收笔提锋,形成的尖尾是毛笔“提”的使然。促进笔画产生与发展,书法意义上的提按笔法则是功不可没。提按的性质,从原始阶段的实用性逐渐上升为审美的需要。提按也从不自觉走向了自觉阶段,也就是具有书法意义的提按了。
书法的提按与使转在不断的发展中,从书法意义理解这也是笔法的不断成熟——从实用性质的要求上升到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提按与使转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文字学拉近了关系。 促成隶书形成的积极因素,离不开使转与提按二者。隶书与篆书的区别,主要是用笔方式不同。郭沫若先生曾说:“在字的结构上,初期的隶书与小篆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在用笔上有所不同。”从笔法上来看,篆书用笔迂回盘曲,圆健美观,舒畅流美,而隶书的用笔则是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改曲为直。从战国晚期至秦的隶书中,由提按笔法产生了方折笔画,同时也产生了隶书中最具有代表特征的波磔笔画。书写者通过提按形成了粗细笔画的对比,以及通过提按形成的块面与翻绞之转相结合,也为促进汉隶书的形成发展增添了一份力量,随之也促进了章草的发展与成熟。
提按与使转各自独树一帜,逐渐形成书法艺术展现的生命线,分别为今草、楷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积极因素。作为最原始的、自然的平移之转笔法,因实用性的需求平淡,而不得不需要转型,于是将“圆润”笔画风格特点转用于今草之中,并与其翻绞之转融合,并将小篆中“圆而匀”笔画与隶书中方折之笔融合改造,例如隶书中多些字右上方的直角形的方肩变为带有弧度的圆肩。使转的笔法同时也使今草的笔画更加圆转流畅,书写感觉似行云流水,这也促进了魏晋时期的今草成熟。提按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它的形态,使其笔画更加棱角分明,例如隶书笔画当中圆肩转折慢慢的出现为带有折笔的转折,逐渐发展形成后来被称为的“顿笔”,这就对隶书转变为楷书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如何分辨ipad的机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