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稻直播怎样掌握好均匀度?
水稻,底肥,肥料水稻直播怎样掌握好均匀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前促施肥法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重施分蘖肥,使稻田在水稻生长前期有丰富的速效养分,特别是氮肥,以促进分蘖的早生快发,确保增蘖多穗。一般底肥用量占总用量的70%(氮肥用量占总氮量的60~80%),其余30%的肥料在移栽返青后全部施下。此法是云南省目前普遍采用的高产施肥法,因该省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集中,肥料易流失。常出现低温少照,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重施底肥又以农家肥为主,肥效稳长,结合早施蘖肥,使水稻平稳生长,提高有效分蘖率,并使水稻又能在幼穗分化前将施下的肥料大部分吸收利用,有利碳氮代谢转换,不致延长营养生长期,避免抽穗扬花期遇低温冷害和贪青晚熟。在四川,贵州主要用于生育期短的品种或施肥水平不高及前期温度较低、肥效发挥较慢的地区和稻田,以及双季早稻田。2.前促,中控,后补法 即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蘖肥确保一定穗数,当分蘖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晒田抑制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抑制无效分蘖,避免过早封行,争取壮秆大穗,如复水后有脱肥现象,可酌施穗肥和粒肥,有利稳库增源。这是四川、贵州一季中稻,特别是早中熟杂交稻目前采用的主要高产施肥法。云南省的麦后稻田,因供氮规律呈平稳上升状态,供氮高峰一般出现在孕穗抽穗阶段,且不如豆田明显,故也多采用此法。3.前稳、中促,后保法 在适量施用基肥、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增加穗肥主要是“促花肥”,再看苗补施“保花肥”,在保证足够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粒重。在云南海拔1600~1800米,年均温15.7℃,水稻生育期间月平均20℃多一点的地区,特别是前作蚕豆的稻田采用此法,不仅单产高达600于克,且叶稻瘟发病率降低。在四川、贵州此法适用于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或温暖地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以及密度大和肥料不足的稻田。 4.底肥“一道清”的施肥法 即是将全部肥料于整田时一次施下使土肥充分混合的全层施肥法。适用于粘土,重壤土等保肥力较强的稻田,并且要肥源充足。据多年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比底肥加蘖肥和底肥加穗肥的稻株吸氮率增加,分蘖快,成穗多,长相好,行间透光率高,增产3.6~17.9%。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水稻直播用上了直播机,无人机直播,即提高了效率又掌握了均匀度,不过这只适合那些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对于那小种植户不适合,成本高,划不来。那些种田的老把式人工播种也比较均匀。
要每个田块定量,分两次播种,一次播的不匀,直的一遍,横的一遍,这样就比较好了。这是几十年的老农人分享给我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大家评论加关注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那小种植户不适合,成本高,划不来。那些种田的老把式人工播种也比较均匀。
要每个田块定量,分两次播种,一次播的不匀,直的一遍,横的一遍,这样就比较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了一下时钟,现在是三月七日凌晨0:43,昨天看到这个问题。有事耽搁了,也看了一下几位朋友的答案。其实,在看到问题的时候我已经有答案了。因为我是农民,种田的农民。
所谓水稻直播,就是水稻不经过育苗和移栽,直接将谷种撒播于稻田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免除了育苗和移栽过程,可以大幅节省人工成本。缓解季节性劳力短缺的矛盾。但是,水稻直播是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否则可能得不偿失。老农救过这样的教训。
第一年直播因为没有经验,直播谷种的时候,用力不匀,掌控不力,一撒一大堆,要不就空出一大块,秧苗长出来以后,没有办法,累了好几天,才将稀疏的秧苗移栽好。其实老农对收获多少不关心,但是稀稀疏疏太难看了,老农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
有了第一次的失败。后来老农就请教种田的老把式,他们给了我两个方案(敲黑板):
一,机器播种。那个我也看了,列距可以,行距不行或者说看不出行距,而且一个位置的种子还是有多有少,竖看很好看。
二,这才是真正的干货:如果一亩田播种四-五斤,拿四五斤去年的稻谷煮熟(煮熟了就不会发芽),晾干(和催芽好的种子差不多湿度),冷却以后和种子搅拌均匀再去稻田散播,因为控制不好,不可能均匀,所以种子尽量不一次撒完,留一小部分用来补播稀疏的地段。
这是老农出血才得到的经验,也是实证过的经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机械肯定比人工准确率要高,主要还是看你自己去看。直播,又不是漫撒子!平均每个苗眼多少稻子!这个就看你自己去看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