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口述新闻时要注意哪四点?
新闻,读者,故事口述新闻时要注意哪四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新闻报道不能只关注事而忽视了人。口述新闻反映出的人的活动、人的经历、人的感受,可以把报道搞得更加丰富多彩,内涵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再加上当事人的直接参与,也进一步强化了新闻的真实性,更受读者喜爱。
向读者征集故事,让读者参与报道,也是拉近读者距离的一种好办法。无论是普通人的故事,还是特别感人的故事,抑或是平淡如水的生活,因为它们都是来自真实的生活,所以都是读者最爱看的。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
缩短阅读距离, 亲近读者
亲近读者,要以人为本,内容贴近。城市晚报类报纸大都是市场化的报纸,而市场化更需要生活化。特色鲜明的内容才能吸引读者,以独家视角和独家故事才能赢得读者。
2005年11月27日,《武汉晚报》用十四版的篇幅刊发了《江西九江昨发5.7级地震》,内容包括武汉从容面对、九江震区目击、武穴震区目击、江北江南市民讲述、瞬间震感实录等。而四个版的市民讲述“地震波传来的瞬间”,用人物的口述,实录了武汉市医院、学校、公交、轻轨、动物园、商场等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地震波传来的那一瞬间的真切感受与反映。一改过去由战线记者采访对口战线,撰写刻板消息的模式,更加生动、可读,具有现场感。一个个新闻、故事与细节由一个个普通读者叙述,更具打动人的力量。这种形式,不仅使读者了解了新闻事件,更进一步拉近了报纸与普通读者之间的情感距离,使报道能在更深层次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像电视直播节目一样直观
电视报道通过直观的视觉新闻形象信息与读者对话,利用画面中的影像展示,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怎样了。而文字报道却没有直观的影像展示,只能通过文字描写,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与读者对话,向读者说明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文字新闻由于受现场场景、角度和采访时限等诸因素影响,有时会出现记录和描述的缺失,也可能因为版面和新闻体裁的字数限制,一些生动、精彩的画面无法用文字做细节描述而割爱。
如果与直面新闻现场错过,记者就只能采访新闻现场的目击者而后形成新闻。这时记者就成为新闻事实的第三、第四转述者,由于表述身份的限制,由于文字新闻的直观性和还原性差,使得很多本应该精彩的报道成了干瘪无味的消息。
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对于突发性重大新闻、重大事实的报道,采用口述实录,如同用了现场直播的方式。这是口述新闻的一个优势,强调迅速快捷、直截了当。 2006年2月27日,武汉市发生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入室抢劫案,因为当天很多市民都加入了抓捕嫌犯的行列。第二天《武汉晚报》的《常青花园9村昨发入室劫案》除在一版刊发一个300字消息,其主体三个版的详细报道全部由讲述组成。其中有受害者夫妇、小区保安、抓捕民警、跟踪逃犯的报警市民、被抢车的两位的哥的讲述。通过他们的叙述,还原了案件的全过程,让人感受到紧张的现场情景。并通过情景再现,揭示事件的发展,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记者、读者和被访者三者之间,有一个平视的角度是最接近的,这一点我们在新闻中通过“讲述人”来报道感受最深。如果把采访中的谈话双方比做两条小溪,他们相互激荡,汇流成为一个整体。那么传统的消息、通讯中,只有一条溪流在畅快地流淌,而口述新闻的话语更像是一束照在溪流上的追光,时近时远、时内时外、时强时弱,在有限的版面中,使整个事件完整充分地呈现出来。这种作用就像是摄像机的聚焦,强化及补充了新闻事实的完整性。
随着不同人物的叙述,不同的讲述人变化着讲述的角度,观众也随之变换着了解故事发展的角度,在狭窄的版面中,拓展出多角度、多层次的故事空间。
原汁原味、口语化是口述新闻的重要特征
与正在脱离我们日常说话方式的新闻相比,口述新闻打开了报纸与真切生活的交接口。传播学的研究证明,口语是比书面语更有感染力的传播方式,因为它是人类最本质的交流方式,是最人性化的传播方式。用自然、清晰的口语传播新闻信息,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媒介语态的一种表现。在口述新闻中,普通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出现在新闻里,与读者构成如同和朋友交谈一般的非常和谐的传播情境,平心静气、娓娓道来、亲切自然、通俗平白。口述新闻的口语化追求的是语言的通俗化,亲切自然,坦率质朴,富有人情味,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的、平等的交流。作为城市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运用当地的方言更有助于缩短报道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在新闻传播中,它对于读者所起的心理作用被称之为亲近效应和情感效应。当读者感到,他面对的讲述者,也和他这个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鲜明的个性,更用着一种他时时使用着的语言,就像日常生活中的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之间的谈话那样,他就会对讲述者产生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使他愿意并乐于理解和接受讲述者的故事与观点。
口述新闻必须摈弃一板一眼的书面语言,采用原汁原味的自然的表达方式。准确把握了表达方法,包括还原的说话方式,恰当地使用方言,才不让人觉得虚假,无做作的痕迹。此时,记者只是一个记录者,口述的原始模样得到了完整地保留。讲述人在说事,即使不够连贯,不会写景抒情和心理分析,却是最真实最原生态的表达。口述新闻的姿态,没有一般新闻的矜持和优越感,展示一种原生态的讲述,其语言精练传神。
口述新闻的取舍
口述新闻虽然也要表现情感和思想,但这些因素都是在故事中隐含着,它很单纯,就是通过讲述人的讲述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片断。在一般新闻中,故事可以由记者讲或者当事人讲,当事人中又有主人公、次要人物和旁观者的区别。但他们大多是一些“不可靠的叙述者”,要经过记者的调查验证,读者听信的不是当事人的说法,而是记者的说法。口述新闻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为主要叙事角度。口述新闻说的是故事,由谁讲,决定了故事的叙事角度。
在口述新闻中,其叙事线索主要是从主人公的角度展开,让读者跟随主人公的眼光、感受、思考来获知故事的面貌。这就使得故事主人公几乎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他所经所作、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直接传达给读者。这样的讲述具有不可替代性,因为人物的经历和感受只有他自己是最清楚的。
但同时普通读者作为新闻源,其权威性、可信度往往是较低的。作为目击者或是当事人,他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不全面的。所以在记录、整理及选用口述新闻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宜面面俱到,同时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上一篇:也许对病毒的认知,我们一无所知,这才是我们害怕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正常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