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最近看一些文章,感觉很多人都感到迷茫,焦虑,为什么?
焦虑,迷茫,的人最近看一些文章,感觉很多人都感到迷茫,焦虑,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近看一些文章,感觉很多人都感到迷茫,焦虑,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迷茫是人生没有方向。焦虑是压力太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五十,六十,七十年代过来人,回头看看,确实没当今人,存在那么多迷茫,焦虑。为什么?虽然当时物资匮乏,外界和内在因素,客观原因,但是人们的精气神不输当下,哪怕是在搬运公司上班扛包,拉板板车运煤球都能得到满足,为啥?因为各行各业收入,比例,分配拉距不大,相对来说较为平衡,人们易接受。再转过头来瞧瞧当今,职业,收入,差距,鲜为人知,普通人家为生计奔波拼刺,离乡背井,艰辛寻求,仅仅就是过好一点。房子,医疗,教育等等都需要大量收入来支柱,层层压力下很多人产生迷茫,焦虑很正常。历史在推进,社会在发展,转变念头,适应当下,自我安慰,少一些迷茫,焦虑,埋怨,力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宽宽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建议感觉迷茫和困惑的人,少看有关疫情方面的问题。自媒体这么发达,许多未经证实的消息满天飞,如果你信了就中招了,因为隔几天就辟谣了,子虚乌有的事让自己徒增烦恼,不值得。多看一些有能量的文章,阳光的积极向上的。比如,方方的日记,可以不看。不是她写得不好,而是看后感觉压抑,就不转而寻求看完舒心的文章,这样更明智。
二、通常有焦虑的人,大概率是没有经历的人。每次的危机和难关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挺过去就上了一个台阶。
三、有困惑和迷茫的人最好注意周边的人,是一定能给予你鼓励和支持的,而不是怨声载道,唉声叹气的人。
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走出阴霾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人所闻所见所感越来越复杂,面对的诱惑越来越多,自身的欲望也越来越强,自然焦虑如杂草丛生。面对焦虑,我喜欢用徐文兵老师的观点来宽慰自己,来治愈自己。愿把他的观点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众生[祈祷]
繁体字的“虑”写做“慮”,是思的延伸。《内经》中讲“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为它是将来时,还没有发生,同时又牵动了人的情感
让人羡慕、企盼,挑动了人的欲望和情结。所以在翻译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时候,一般把“思”翻译成了“虑”,英文是anxiety,而不是译成 thinking或idea(即思想)。有人把“虑”翻译成worry,其实是把“忧”和“虑”混淆了。“忧”是担心、害怕将来发生的事情,“虑”是企昐、期待将来发生的事情。
说到“焦”,就是火烧火燎般的急躁。《水浒传》里有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说的就是这种心情。所以说焦虑,就是一种急切、烦躁、火烧火燎地企盼、期待事情发生的心情。Anxiety来源于 anxious,也就是热切的,渴望的,这和“焦虑”的中文意思是完全一致的。
人的思想是后天的产物,和自然规律有差距。自然之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心想事成的可能性不大,事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人的思想大多数是妄想、臆度、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思虑,只能使人处在长久的焦躁的期待之中或期待的焦躁中。
有个相声叫做《扔靴子》,说的是一位老人一直等待楼上的房客扔下第二只靴子,以至于一夜没睡。老人的这种状态就是焦虑。焦虑的产生源于以前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老人过去的经验使他形成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听到房客上楼扔下第一只靴子以后,心理就开始期待第二只靴子落下的声音,这就是因思而远慕,慕而不得、期待越来越久远,也就形成了焦虑。
不必笑话这个老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类似的焦虑。
过年放炮,自己或者别人放二提脚的时候,听到“咚”的第一声以后,你是不是在内心期待着第二声炮响?听到以后是不是心理很踏实?没有听到是不是心里是空落落的焦躁的感觉?
焦虑是急切地企盼将来发生的事情,这种心态也是早期心理情绪创伤形成的条件反射和放大,形成绝对的有因必有果的情绪习惯。为了避免焦虑的产生,我们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思维定式和情绪习慣,尽量避免非此即彼、因果必报等极端的思维方式,比如说“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负苦心人”、“善有善报”等。有的需要时间,所谓的时候不到,有的还需要其他条件。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应该多经历磨炼,经多见广了,也就知道一种原因会有多种结果,也就不会钻牛角尖,在一棵树上吊死了。
清人陈伯崖说,人到无求品自高。追究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心欲火得不到满足,无法熄灭。最基本的欲火来自食欲和性欲。这两种最基本的望得不到满足的话,人的焦虑情绪就会以其他面目出现,搞得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期待什么。这种情况有
的是因为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满足,有的是因为自己刻意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内心矛盾冲突不断加重,最终失控或者爆发,导致烦躁甚至狂躁。
另外的欲火来自于社会环境的鼓噪、煽动,就是所谓的名利、地位攀比竞争,使人陷入强迫、纷争之中不能自拔,总是在焦躁地期待身外之物。常言道“成敗在天,毁誉由人。”这些都是由不得自己的事情。而人如果苦心孤诣地指望由不得自己的事情,那就等同于自暴自弃了。所以《黄帝内经》反复告诚人们要恬淡、寡欲,要内求,自得其乐。所谓处之泰然,就是上冷下热,四肢、小肚子温暖,头脑冷静。而焦虑的人无一不是处之否然,上热下寒,头脑发热,心急火燎,欲火焚身,手脚、肚子冰凉。
上一篇:西安观赏草怎么应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