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武则天,秦桧,无字碑武则天和秦桧都是无字碑,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桧无字碑是因为没人愿意给他写碑文。秦桧死了,秽德丑行太多,竟然没有一个读书人肯为他撰写个碑文,只好立一块没有碑文的无字碑,套用时下一个髦词,那秦桧这块碑实在是一块最难堪的尬碑了。如今秦桧墓已不可考,这块尬碑也被湮没在历史的荒草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先来说说武则天的无字碑
说法一、“纠结和无奈”说:
根据史料记载:唐高宗的墓和碑是武则天负责的,从乾陵(即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的遗迹看出,很有可能无字碑就是在那个时候一起立的。没有人会自己去评价自己(即使是自己写好的,也要假装由后人刻上去),所以无字碑就那样空着。
直到武则天死后,她的碑文事宜才由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来负责。但是李显很显然对这个母亲是有意见的(曾经被废过),所以他把这事压了下去。因为他根本不想为武则天歌功颂德,但又不能辱骂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事情就一直拖了下去。
从无字碑的阳面看,从上到下刻满了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的方格子,很明显这是预留的刻字的地方,但最终,这些字却又没有刻上去。
说法二、“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说:
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是女人,但高宗平庸,自己的才能绝对优于高宗,而且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武皇是抢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因而,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于是就有了无字碑。
说法三、“罪孽深重,恐招人骂,不写为好”说:
武则天杀人如麻是共知的事实,她自己的儿子就被当成瓜,一摘再摘。加在上重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不当杀人多,花样更是层出不穷。理所当然招致的骂名也多,那么,碑上是写还是不写这些事呢?写上不更招人骂吗,还是不写为好。
说法四、“功过自由后人评”说:
其实跟前几个理由差不多,既然不好写那就不写了吧,功过自由后人评说吧。
值得一提的是:
宋金以后,人们开始在无字碑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其中还有一种少数民族文字,长期没有人能识别,最后被专家认定是早期的契丹文字,但已无人能认。
再来说说秦桧的无字碑
提问者本不该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因为根本没法比。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是毁誉参半,一方面是招人骂,但另一方面政绩确实不错,也有很多人挺她,比如我们熟知的狄仁杰就是她的忠实粉丝。狄公等一班臣子在武老板的带领下确实做了很多为百姓称道的好事,就是现在对武则天的历史评价也毫不回避她的历史贡献。
而秦桧就不同了,从活到死一件好事没办,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是欺负了个遍,说“秦桧也有三个自己人”纯粹是胡扯。他死了只能给人一个发泄仇恨的机会。虽然后来有人为他平反,把帽子全部扣到宋高宗赵构头上,但在老百姓心中,他已经永远的被钉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罪恶罄竹难书。所以他的墓碑没人为它铭文,所谓:“秽德丑行,不屑书也”!
关于秦桧还有一个有名的对联,说的是一个姓秦的后辈到了秦桧墓地,羞愧地吟出“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羞姓秦”,也可以算是一个侧面对秦桧的评价吧。
其实除了提问者所说的两块无字碑,还有一些无字碑也有一些有趣的典故,摘录如下:
1、东晋名士谢安无字碑
谢安就是成语故事“东山再起”里面的男主角,他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汉人朝廷——东晋,在他的举荐下,他的侄子谢玄带领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强军之一的“北府兵”,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号称),使中原政权没有过早的像后来的南宋那样全部沦陷。谢安因此成为全民英雄,他死后,其墓碑不刻一字,代表其功德无量。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就是文人的情怀。
2、乾隆皇帝无字碑
在京城有一座历代帝王庙,这座庙里供奉着188位古代帝王的牌位,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祯。在这座庙里都有供奉,乾隆皇帝在这座庙中,曾经留下了四座石碑,记录了他对入祀帝王的评价,同时也反映出他治理国家的理念。
可是在这座庙中,还立着一块无字碑,有人说,乾隆六下江南,搞得国库亏空,财政困难,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了嘉庆。乾隆在这块碑上一个字不写,检讨自己过错的同时,也是有让后人评说自己为政缺失的意思。
3、凤阳明皇陵无字碑
明皇陵是朱元璋为他的父母兄嫂所建,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朱元璋在10岁时,他的父母兄嫂相继去世。这座皇陵,是朱元璋发迹之后所建。
在明皇陵金水桥的桥畔有两座碑亭,一座是皇陵碑,一座是无字碑,皇陵之碑的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内容是家事实情,以及自己夺取元朝江山的经过),为什么另外一座石碑一个字都没有?有史学家称,朱元璋是对自己的父母和兄嫂有意见,他们早早去世,让自己变成孤儿,那段蹉跎岁月,确实是不堪回首啊!
4、显通寺无字碑
五台山的显通寺,俗称祖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这座寺院和洛阳的白马寺,并称为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寺庙里立了两座石碑,一块有字,一块无字,有字的一块为康熙皇帝手书,为何康熙皇帝不给另外一块石碑写字,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显通寺后面有一座灵鹫山,康熙皇帝来这里拜佛时,瞧着山势蜿蜒好像是一条巨龙,而显通寺的寺内的两个水池,恰似龙的两个眼睛,为了镇住此龙(防止江山被夺),康熙命人填平了水池,上面竖立了两块石碑,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康熙只给其中一块题写了碑文,另外一块就变成了无字碑。
5、朱轼无字碑
朱轼的名字在现代已经不太被提起,可是在清朝的时候,却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重臣。他作为乾隆皇帝的老师,深为乾隆皇帝所器重。他归葬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时,乾隆皇帝不仅批准朱轼的家乡建造陵园,而且还亲赐“帝师元老”。
他的坟墓前面,耸立着一块无字的墓碑。这是什么原因呢?相传朱轼曾经帮助雍正矫诏夺位,故此,他的脑袋被十四阿哥允禵的余党砍掉了,乾隆命人做了一颗银脑袋,而随棺安葬。
无字墓碑的存在,是否有功过任人评说的意思,这个就不知道了!
6、宋宣和无字巨碑
距离鲁国故城遗址几里路的路北,巍然耸立着两座巨碑,西边是寿德碑,而东边的宜和碑上面无字,巨碑之后向北百余米,便是举世闻名的少昊陵。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