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瓜果蔬菜地头便宜,市场上贵,踏踏实实干的农民不赚钱,农民咋办?
农民,农产品,瓜果瓜果蔬菜地头便宜,市场上贵,踏踏实实干的农民不赚钱,农民咋办?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农民,种点瓜果蔬菜确实很不容易,不是勤劳付出就能有收获的,一是要看天吃饭,二是要看市场价格;以往的小农经济大多是散户种植,抗击自然灾害及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保证,销路受限制,大多卖给中间菜贩子了,价格自然就低。为了提高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可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业生产制度化、产量化、规范化,采取订单生产模式,由专合社直接供给超市或者社区消费者,这样不但可以保障产品销路,还可以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大多数人的事情,明明菜都滞销了,城市的菜还贵。
个人观点:
老实本分的不懂销售,并且还涉及到多重运输的问题。
打个比方,摊贩①从百姓地头收大葱0.5元,运到收货商②就是0.8-1元,收货商②卖给大批发商③就是1.5元左右,大批发商③运到大型批发市场批发给县市批发商④就是2元左右,小摊贩⑤再卖到菜市场,或者有的超市对接,那就变成了2.5元左右,层层加价,都要算进去自己的成本,不然就吃亏了,做生意不能做赔本买卖。
因此解决方案就是,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受惠于民。
方法:
1、借鉴日本做法,成立农协,帮助农民对接市场,做好农业保险,调配农药化肥物资,做好技术培训等,同时对接政府部门,做好政策解读,提出农民的诉求,为老百姓发声。
2、或者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统一调配蔬菜,定价,与当地超市、餐馆、菜市场风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还能保证蔬菜新鲜。
3、各地区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对接社区、超市。
改变单打独斗的做法,利用电子商务,合作社形式,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两点。农民是弱势群体,天生的对市场不敏感,但又承担着供应市区农产品的角色,因此必须把他们保护好,组织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的问题也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每当某个地区瓜果蔬菜成熟的季节,某些农产品超级便宜,有时候夸张到免费让去地里拉都没人要,农民眼睁睁看着成熟的产品在地里烂掉或者直接翻地埋掉,真的是欲哭无泪,而城市的超市里,价格却还是很高的,对于这种情况,我总结了三点因素
1、首先是交通费用因素,菜商从农民地里收菜,经过装车,运输到达城市的总市场,这中间需要油费和高速费用,当果蔬价格便宜的时候,市场更希望就近采购
2、其次是中间商利润空间,由市场转入超市或者其他购菜平台,这些环节都是要留有利润点的,这也是卫生安全必须要经过的环节,否则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将是很严重的后果,
3、最后就是农产品种植分布因素,农民种植果蔬时,没办法得知成熟时的市场总供给量大小,因此都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导致果蔬成熟时,某种果蔬地区总产量过大,远远超过需求量,这个时候就会造成部分偏远地带的果蔬没出路、没价钱
综上所述的三大主要因素造成的这类问题,国家也在积极应对,我个人有两点想法
1、国家将会建立农业大数据控制中心,针对各地区的农产品种植量和市场需求量合理分配进行调控,将云计算的任务表下发到各区域,农民可根据任务额种植对应的农产品,既保证了当地供应,又得到了辛勤劳作的价值
2、农民之间可以联合建立农村电子销售店铺,借助目前几大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要正规化,合格化种植,而且卫生、包装各方面都要达标、)这样最终用户可以得到实惠的价格、农民也保证了或者提升了种植的价值和收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种出来的瓜呆果蔬菜等农产品在地里的销售价都是比较便宜的,而零售市场一般都比较贵,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第一物流运输是一方面原因,尤其最近受物流影响,运输不畅,大部分都卖不出去,有的直接烂地里,终端价格自然上涨;其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失衡也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就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有的过剩,有的供不应求没有专业部门引导。从而导致部分老百姓跟风种植现象严重,鲜活农产品存储运输都要求很高,一旦集中上市就烂价这是必然……
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给予合理指导,老百姓要调整产品结构,多与电商平台合作,打开销售渠道,多种植高品质产品,集约化种植,增加产品附加值也许是未来的必由之路,毕竟刚需是存在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年前买的新车如果因为疫情没能及时上牌照,会不会被罚?该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