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何为《弟子规》?何为国学?
国学,弟子规,儒家何为《弟子规》?何为国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
《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要听信花言巧语,因为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要沾染。
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学:你不同时间或不同地点以及不同经历时看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思维启发,而且永远没有穷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人们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是国学入门的上品,有巨大的影响力,符合国情,有中国特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弟子规》国宝,在我三十岁的时候读的,读了后心里感触很多,我想说的是没有读过的人,不关年龄大小,有机会要多读,中国人要知道这本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吧《弟子规》是中华文化思想的糟粕,根本就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弟子规的本意就是培养奴才思想的。让人没有任何的思考能力。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因为没有中举,也没有其他学术上或者政治上的成就,所以同时代人对于他的记录很少。
《弟子规》集册出版是在中国的近代(鸦片战争以后),那个时期整个国家的主流思想无外乎夷长技以制夷、君主立宪以及更为激进的三民主义,《弟子规》在这个时候的出现,本身就与那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形成一种强反差,这种反差的背后说是为了复兴国学我想倒不如说是为了某些封建权贵们的政治需要,而一种处处体现封建奴化思想的启蒙读物,又怎么可能培养的好新时期的独立自主的年轻一代呢?
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第四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家声关于《弟子规》的看法。李家声认为:
“(《弟子规》)绝大部分是糟粕,全书充满了封建奴化思想,跟我们目前提倡的价值观与创新精神相违背。打着所谓“国学”的旗号而让中小学生背诵《弟子规》,是不合适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其次《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可以算是启蒙文,给小孩子启蒙使用,让小孩子知道孝悌忠信仁爱
上一篇:禁止买卖猫狗,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