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惊蛰代表什么?
惊蛰,节气,春雷古人惊蛰代表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欢迎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象征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象征着春耕的开始,冬眠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代分惊蛰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著名的老中医说“中国古老历法一次次证明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蜇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大家坚持宅在家里,到3月5曰(农历二月十二日)就会解出封闭走出户外拥抱太阳、蓝天和大地美丽的风光。凡懂中医先生都会知道这个规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惊蛰代表着驱赶霉运,惊蛰也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