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蝗灾真厉害,可是为什么蝗灾很少连续出现?
蝗虫,蝗灾,干旱蝗灾真厉害,可是为什么蝗灾很少连续出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世纪开始,由于近代科学传入,中国科学家开始对蝗灾进行了更深刻的研究,而建国后,为了保障人民利益,深入指导农业生产, 大规模的药剂防治蝗虫工作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更全面弄清蝗灾发生规律,当时不少学者对蝗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1952年初,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马世骏接受了一项任务:解决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蝗灾问题。他和他的团队们,通过实地考察、定点观察、室内试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飞蝗爆发的主因是水、旱灾相间发生,次因是社会不稳定及贫穷落后;明确了飞蝗次生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的机制;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飞蝗治理策略与措施:一方面通过化学方法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等,通过综合防治,大范围的蝗虫灾害在中国大地基本得到防治。研究东亚飞蝗生理生态学、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害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理论。经过大力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蝗区大为缩小,蝗灾发生率也下降了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态链失衡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进入工业社会,相比古代文明已经高度发达的现代,各类灾害在各国仍然是时有发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我国古代农民最真实的写照,那时候的农户基本都是看天吃饭,最大的盼望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灾害。这是农业生产文明中最重大的三个敌人。同时,蝗灾也是世界性的灾变
古代中国迭起蝗灾,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蝗灾频繁出现,即使到了今天2020年,南亚和东非仍然面临大规模的蝗灾,瓦塞尔比亚、肯尼亚和索马里境内的沙漠蝗虫更是达到了3600亿只,且预计4个月内将增长500倍。但对比中国现在的,蝗灾却很少听见,这是为何?被我们吃少了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在中国几乎被开发到了最大化,而滩涂沼泽地一旦改造通常都是好良田,这就导致蝗虫失去了大面积繁殖幼虫的地方。
即便有一些面积比较小的河滩有蝗虫生长,但也不会形成巨大的数量,也就形不成灾害了,这才是蝗灾变少的主要原因。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药的使用。
不过蝗虫变少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方面的污染相对比以前也多,工业化废水排到一些水域中,导致一些河滩被污染,难以生长水草,这样的水域无法生长蝗虫的幼虫,再加上农药的大量使用,进入农田的蝗虫也会被杀死,数量当然很难像以前那么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早在50年代,我国就引进了安-2飞机进行灭蝗作业
也就是说,我国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蝗灾阴影,与“蝗虫”的斗争仍然在继续,2001年,政府在山东、河北、新疆三个重灾区,投资修建了三个现代化的治蝗机场(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效果大,但成本也很高),现在每年基本在传统的黄泛区和草原地区仍然会有蝗灾,不过由于政府由能力应对,所以基本不会造成大量损失,所以城市居民很难从新闻看到相关报道,应该这压根不算个事儿了。可以认为,我国已经基本能控制危害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蝗灾了,蝗灾,基本可以算绝迹了,已经无法对我们造成巨大损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情况下蝗虫或者大部分害虫受限于自然条件,数量都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如果环境条件突然变的有利于它们生长,那这一年肯定就突然数量变多。譬如干旱就极容易引起有些地方蝗虫暴发,以及中科院康乐院士课题组研究发现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含氮量降低,而低氮有利于一种蝗虫的生长和发育等等。关于蝗虫的聚集成群行动,比较有意思,因为蝗虫平时都喜欢独居,当某种条件满足了之后,会突然聚集成群,造成更大的危害。也有研究比较有意思,说是蝗虫如果蝗虫后腿的某个部位受刺激之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聚集的原因也是许多昆虫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可能还没有共识,一些研究说与体内一种化学物质的改变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人类就是纯种吃货,然而蝗虫,依然成为了人类盘中餐的美食,野生的已经不能满足人的需求,都要靠人工养殖了,所以,现在的蝗灾很少再有了
上一篇:男人不爱讲话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