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的人知道感恩,有的人是斗米恩升米仇?心理学怎么解释?
的人,自己的,你的为什么有的人知道感恩,有的人是斗米恩升米仇?心理学怎么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由于每个人秉性的不同,而秉性又来源于多种因素,比如:家庭环境 教育程度 个人经历 个人觉悟等等,分辨的方法是多了解多接触,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方,所谓日久见人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心理彦究员认为:一个人是否感恩跟他所形成的是积极自我还是消极自我有关系。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积极自我,他就懂得感恩;相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消极自我,他就容易恩将仇报。
什么是积极自我和消极自我
要想了解积极自我和消极自我,得先从“自我”概念讲起。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很早就提出一个“三我理论”,即一个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简单地讲,本我就是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以快乐为原则;超我是道德化的我,以道德规范为原则;自我是现实中的我,以现实为原则来调节本我和超我。一般有心理问题的人大多是自我功能出了问题,既满足不了本我的需要,也达不到超我的要求,内心充满了各种纠结和内耗,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自我分成两大类:积极自我和消极自我。顾名思义,积极自我就是以积极的视角解读自己解读他人解读这个世界,而消极自我用消极的视角解读自己解读他人解读世界。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样一件事,有的人总是看到积极的一面,有的人却总是看到消极的一面。
比如,一个年轻人扶着老奶奶过马路,旁观者中有人认为这个年轻人心地善良助人为乐,是个活雷锋;而有的人却认为这个家伙一定是另有所图,说不定是想偷老奶奶的东西。其实,两种不同的认知取决于这个人的内心里是住着一个雷锋还是住着一个小偷。内心住着雷锋的人就是积极自我的人,内心住着小偷的人就是消极自我的人。
积极自我的形成和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我是在三岁前形成的,而自我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是0-1岁。而自我的形成与抚养人有关系。
3岁前,如果抚养人能在抚养婴幼儿的过程中积极关注、及时满足婴儿的需求、情绪稳定、抚养人及抚养环境稳定,让婴幼儿感受到安全感、满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当这四种感受出来后,他的积极自我就形成了。积极自我的人内心有五种积极的好声音:我很好;因为我很好所以他们都爱我;因为他们爱我所以他们愿意满足我;因为他们愿意满足我所以他们不会伤害我;他们都很好,我很幸福,生活很美好。他先从积极的自我评价开始,再到对他人的积极评价以及对外部世界的积极评价。
因为积极自我的人对自己对外界都有着积极的评价,所以当他们在接受别人恩惠的同时,一方面能欣然接受,另一方面也会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慷慨解囊。心理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眼中的别人就是心中的自己。
当一个人的内心是积极的、良善的、正能量的,他看到的他人和外界也是积极的、乐观的、良善的、正能量的,即使外界有些不当的负面的行为出现,他也有能力从这个错误行为的背后解读出良善的动机。所以,积极自我的人很容易吸引到别人的关注、喜爱和信任,他会愈发地从外界的关注、喜爱和信任中强化那五个积极的好声音,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所以,一个有着积极自我的人,他有着很强的安全感,他的安全半径、善良半径、信任半径较大,这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消极自我的形成和影响
如果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频繁更换抚养人和抚养环境、有需要时得不到抚养人的关注和满足,或者抚养人的情绪不稳定,让他一直生活在恐惧和焦虑的不良感受当中,没有安全感和满足感,更别提自豪感和幸福感了,于是,消极自我就这样形成了。消极自我的人内心也有五种声音,但却是五种消极的坏声音:我不好;所以他们不爱我;他们不会满足我;他们随时会伤害我;我太不幸了,他们太不值得信任了,生活太痛苦了。他们总是不自觉地把别人往坏里想,就象戴着一个灰色眼镜,看到的外面都是灰色的,雾蒙蒙的。
因为消极自我的人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着负面的认知和评价,他不相信别人愿意真心地帮助自己,他认为别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是瞧不起自己的表现。所以,他要么会直接拒绝别人帮助,要么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但是他一边接受着一边还会心怀仇恨,发誓将来一定要活出个人样,让这些瞧不起我的人仰视我。
最耳熟能详的当属影星孙俪的捐助门事件了,被资助的山区学生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资助,在上大学后又屡次以换手机、打游戏或谈恋爱等为由频繁向孙俪要钱。当孙俪停止资助后又在网上发文恶语相向,责怪孙俪“好人不做到底”。
所以,当一个人以消极负面的心理看待人和事,他会自动地恶意解读他人,他向外界传递的是怀疑、被动、悲观、抱怨、恐惧、仇恨,那么别人面对他自然也会有所防备,以防御的心理对待他。这样一来,更强化了他内心的五个消极的坏声音,于是形成恶性循环。这对他的工作、生活乃至身心健康都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消极自我转向积极自我的途径
虽说一个人自我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三岁前或一岁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自我就无法成长和改变。心理彦究员认为,消极自我向积极自我的转化有三种途径。
一、学会善解人意并坚持做到
什么是善解人意呢,就是解读他人行为背后的良善动机。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没有人生来就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也没有谁会故意伤害别人,任何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有正向的动机,哪怕他的行为是错的是恶的。这个不难理解,比如生活中爱发脾气的妻子、职场中抢别人功劳的“小人”,我们可以不认同他们的行为,但是他们背后的动机都是正向的。比如妻子希望得到丈夫的关爱,员工希望得到老板的认可。
有时候我们可能发现不了他人的真正动机,那么我们至少能做到最基本的善解,那就是:虽然他的行为是错的,但是他不会无缘无故伤害我,他一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是我不知道而已。
记住,善解人意不是为了讨好他人,善解人意最直接的好处是让自己保持好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积极的更重要的事情上去。这样一来,外界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好情绪好心态好策略,自然也会投报之积极的回应。所以,善解人意是真正的利人利己。坚持善解人意,形成善解人意的好习惯,你就能成长为积极自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