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欣赏书法?怎样才能提高书法的审美?
书法,书法作品,作品怎么欣赏书法?怎样才能提高书法的审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澍说:"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八具,而后可以为人,书亦犹是。
俗子作书。但有血肉,都无筋骨,墨猪耳。高手矫之而过,遂至枯朽骨立。所谓"楚则失也,齐亦未为得矣″。每见为率更者,多方整枯燥,了乏生韵。不知率更风骨内柔,神明外朗,清和秀润,风韵绝人。自右军来,未有骨秀神清加率更者。″
欣赏书法,要看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是否具全。学颜体字容易有血肉,而骨力不清劲。
学欧体字瘦硬枯朽,筋骨易外露,筋骨应藏在脂肉之内,才骨肉相称。形质具备,血脉相通,才显风韵。
风格是形、质、法、意综合体现。面貌和个性要协调统一。
书法作品过刚,则无润而板滞,过柔无精神。过正伤矜局,过平显太拘束,过险则有俗态。过肥臃肿,过古则鲁而不妍。过今则柔媚,不古雅。过圆显造作,过涩则枯槁,过理失意趣,过兴则乱挥乱写不持重,过犹不及,在法度内要把握好这个"度″,要适度。
宋啬《书法纶贯》中语:"刚柔相济,权正相兼,平险相错,筋肉相著,古今相参,圆阙相让,纤涩相宜,理事相符,意兴相发,字法之能事毕矣。一于刚则不和,一于柔则不振,一于权则不典,一于正则不韵,一于平则庸,一于险怪则丑,一于筋骨则疏,一于皮肉则俗,一于古则不妍,一于今则不雅,一于圆则描,一于阙则残,一于纤则弱,一于涩则枯,一于理则不通,一于事则不合,一于意则滞,一于兴则狂。″
(上图书法为笔者所书习作。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欣賞书法?怎样才能提高书法的审美?要欣赏书法,就得从书写入手。写毛笔字,对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大难事,国人骨髓中都有一份书写汉字的基因。字无百日工,多练自能写出好来。日积月累,手高了眼力也提高了,自能辨识出毛笔字写得好与不好。但!若想将毛笔字写出艺术来,也就是写出神彩来,那就难难难!!!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即使学会诗书画印,充其量也只是形质的基础,气韵才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得天骨有兹,人生修为有兹,书作才能写得任情使性表情达意。如:王羲之兰亭序的气韵华滋;苏东坡寒食诗的气韵浑厚;张旭草书的气韵洋洋若江河;颜真卿楷书的气韵巍巍若山岳、祭侄稿的气韵翻江倒海,等等。这些都被后人拿来说事,曰:"神彩为上,形质次之"。这等档次的审美观只能神会,不可以教授。真个想提高对书法的审美,别无通途,也没捷径,练书法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农民伯伯不懂书法,但古代的书法家也是农民的儿子。所以说,书法就象种地一样。首先要好看,一幅字或者一幅书法作品再细到每一个字。要从四面八方,上下左右,高底远近看。给人的印象是整齐,好看,有力。给人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
其次,字是能体现人的性格特点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说,字如其人。人的生长环境决定人的性格。而环境对人的影响也能改变人的一些性格。豪放人写出的字,一定是热情奔放,不苟于形式。而一些小人,心胸狭窄的人写出的字中,总能透露出在上下,结构,线条的粗细上反映他性格的特点。
再者,自己一定要多练多写多看多临。在实践中提高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既然是艺术,就有一个艺术欣赏问题。书法艺术欣赏,既受艺术欣赏的普遍规律的制约,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书法欣赏是一种审美感受活动,活动主要由欣赏对象、欣赏主体、欣赏环境三种因素或条件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来完成的。
第一种因素是欣赏对象,也就是书法作品,或叫欣赏客体。书法欣赏主要有四个层面:作品的外在形式、作品的作者和时代、作品的观照形象、作品的内在质量。
——作品的外在形式。即书法作品所依附的外表形式,如立轴、横披、扇形、斗方或绢上、纸上、竹简上,等等。这些外在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书法的艺术表现,近些年所提倡的让书法“住别墅”“穿盛装”就在于此。
——作品的作者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作者往往产生不同的艺术创作,或形成了不同的各具风貌的艺术流派。特别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倾向、美学观点、创作倾向、艺术追求、学习书法的渊源等不同因素,或社会风尚和精神对作品的影响。
——作品的观照形象。主要包括:
用笔。如方圆、提按、顿挫、转折、藏露、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
结构。如宽博的横势,竣劲的纵势,秀劲的欹侧形,端庄的平正形,动感的辐射形,也有综合形的等等。
布局。不同书体采用的,或横竖成行式,或竖成行横不成行式,或橫竖都不成行式,或行距字距相互变化。
黑法。即墨分五色,渴、润、浓、淡、白。
——作品的内在质量。它主要体现在书法的线条上,即线条是否有力,就是是否中锋用笔。就是通过静止的用笔之形,作运笔的动态分析,看起、行、收的运笔中,是如何做到中锋走笔的。
这四个层次的欣赏实际上是对书法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欣赏活动过程。
第二种因素是欣赏者,即欣赏主体,也就是欣赏人。书法欣赏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艺术的再创造过程。欣赏者在书法欣赏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欣赏者的文化、性格、心理的不同,书法欣赏也不一样,欣赏活动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就好象欣赏莎士比亚的《汉姆莱特》,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汉姆莱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