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第一史书名《春秋》,为什么不冠名冬夏?
春秋,史官,史书第一史书名《春秋》,为什么不冠名冬夏?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春种秋收、秋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方位在东,对应五脏为肝,有生发之意。
秋方位在西,对应五脏为肺,有收敛之意。
我们常说“买东西”,而不说“买南北”,是因为“东西”即“春秋”两季,符合天地万物生长收藏的原理,这也意味着历史绵延,文化的生生不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种子种下去,到庄稼收上来,完成这么一个循环,对于农耕社会来说,就意味着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所以可以用春秋二字来表示一年的时间。后采又引申为表示一个人的一生,或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某一段时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政治方面: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往来、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重要的政治活动都是发生在春秋季节。
2、经济方面: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当然发生在春秋季节的农耕了,春种秋收嘛。于是用最能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活动的季节来代表全年,就很合乎情理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到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这段时间里,周王室所分封的诸侯力量逐渐强大而轮流称霸,王室徒有虚名,只能依赖诸侯霸主发号施令。
这段时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它恰好与《春秋》所记载的历史时期(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大致吻合,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春秋”。
补充史料:
春秋时期的列国可以分为几类:一、周的宗室,如鲁、卫、燕、郑、曹、蔡等国;二、周的功臣,如齐、秦等国;三、前代的后裔,如宋、陈等国;四、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的国家,如楚、吴、越等国。
其中,按规模来说,晋、楚、齐、秦都是春秋的大国,其他小国主要分布在这四国之间,成为大国争霸博弈的棋子。吴、越两国稍晚兴起,都在东南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是一部史书,而史书大多记载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活动。
在政治方面,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间,也是各诸侯国之间使者来往、会盟等活动的主要时间,很多政治活动都发生在春秋季节。
在经济方面,古代中国是农耕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就是春种秋收。
《春秋》作为史书,用最能代表当时政治、经济活动的季节来代表全年就很合乎情理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事情大多发生在春秋,故名为《春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