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宝宝小时候奶奶带,会和妈妈不亲吗?
孩子,妈妈,奶奶宝宝小时候奶奶带,会和妈妈不亲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只要是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会和妈妈不亲。相反,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也不会少于奶奶。
为什么说是正确的引导呢?有些长辈,可能和儿媳处的不是很好,就会给孩子灌输一些不友好的思想,导致孩子对妈妈的误解。
曾经遇到过一个奶奶,因为她们家里穷,儿媳妇在生完孩子不久,就离家出走了。儿媳妇和他儿子一直没有办理离婚手续,几年后,儿媳妇不知为何就回来了。
当时,孩子才六七岁,妈妈回来后也接纳了妈妈,而且孩子和妈妈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之前,奶奶带时,孩子内向,胆小怕事,见了熟人都不说话。妈妈回来后,孩子越来越活泼,看起来都阳光了。
对于孩子来说,幸福的时光很短暂!三年后,孩子妈妈和爸爸因为一些问题,又分开了。
孩子妈妈又走了。这次,孩子十岁了,都懂事了。不知道奶奶这边亲戚给孩子说了什么话,孩子说:我不喜欢她了,不愿意和她妈妈在一起。
滑稽的是,孩子爸爸要上班,奶奶爷爷不管孙子了。现在,孩子又跟妈妈一起生活。其实,孩子很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只是当时听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所以,孩子才能说出那样的话。
我们再举一个正面的事例。
孙子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个知书达理,比较开明的人。一家人平时也是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孙子聪明伶俐,学习也很好。虽然妈妈和爸爸不在时很依赖爷爷奶奶,但是妈妈在时,晚上会找妈妈睡,不和奶奶爷爷睡,还是和妈妈亲!
因此,只要大人正确地引导孩子,孩子就不会不和妈妈亲。相反,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依赖的人,只有和妈妈在一起,孩子才能更幸福更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代社会年轻人压力,生活节奏快。既要拼事业,又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顾。要想鱼和熊掌兼得,少不了身边老人们的帮忙。时间长了,孩子好像不再那么需要她了,有事没事都爱找奶奶。难道,宝宝和自己不亲了吗?
1、\t爱有时就是陪伴
我们经常会说“血浓于水”,的确如此,不管妈妈有没有时间陪伴,都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人。
2、怎么知道孩子和谁亲呢?
小朋友的心思还是很容易猜的,只要你用心观察一直,就可以了
3、不和我亲,该怎么办?
付出就有回报,尤其在爱孩子这件事上。没有过多时间陪在孩子
身边的妈妈,要想办法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爱和陪伴。上班时间里有时间就给孩子打个电话或者视频连线一下,出差在外回来送一个小惊喜,晚上回家放下工作讲讲故事、做做游戏,都会增加亲子感情。总之,只有好心,即使不在身边,也能陪伴孩子,成为他最亲的人。
所以别去计较,去付出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宝宝小时候奶奶带,会不会和妈妈不亲啊?
我们这一届妈妈,似乎总是在各种纠结中育儿。生完宝宝要不要去上班,不上班怕没收入,怕与社会脱轨,怕经济不独立在家没地位,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很好的陪伴在宝宝的身边,会错过宝宝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会翻身,第一次笑出声,第一次吃辅食,总感觉没有全部参与宝宝的日常,心里对宝宝有愧疚。
宝妈们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中反复折磨自己。其实,如果宝宝在小的时候,妈妈不得不去工作而缺少了对宝宝的陪伴,我们能做的最大限度应该是保证每天能见到宝宝,所以,奶奶带宝宝不是影响母子亲密的关键,关键是我们不要跟宝宝长期分离,不然连补偿亲子关系不足的机会都失去了。
不必愧疚,只有和自己达成和解,才能养育更好的孩子。这是我们在放手让奶奶带孩子时应该保持的最佳心里状态。
美国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平和式教养法”创始入劳拉·马卡娜博士说过一句话:
育儿中要把80%的力气,花在搞好亲子关系上。和孩子好好培养感情,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产生影响。
亲子关系分成四个层面,最底层是生理需求的满足。倒数第二层是:亲子关系的浓度,再往上一层是榜样的力量,最顶层是自驱力。
1、生理需求的满足
每一段亲子关系,都是从我们照顾一个小宝宝吃喝拉撒开始的,在他有独立生活能力之前,父母给予他生理需求的满足是基础。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因为工作忙而没办法做到满足这一部分,可以由老人代劳,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在自己闲暇之余,尽量参与进来。
2、亲子关系的浓度由陪伴质量决定
好的亲子陪伴,是需要浓度的,也就是关注到孩子认知和情感需求的"高质量的陪伴"。陪着不等于真正的陪伴。所以,其实宝宝跟谁亲,跟与陪伴宝宝时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这两层关系,其实很简单,它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
孩子听谁的话?当然是和他关系好的人。怎么才能和孩子关系好呢?陪他玩,陪他做有意思的事情,让他感觉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很开心”,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倒数第二层:亲子关系的浓度。
我有个朋友是很忙碌的职场妈妈,每天晚上到家,只来得及在孩子睡前陪半个小时。于是,她就设计了一些固定环节:和孩子看一本绘本,玩一个枕头大战之类的小游戏,然后睡前聊天,讲讲彼此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有什么开心的和不开心的事情。这半个小时,就是她对亲子关系的投资,她给孩子的,是浓度很高的关注和陪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