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林黛玉喜欢讽刺人却接受不了别人讽刺?
黛玉,宝玉,刘姥姥为什么林黛玉喜欢讽刺人却接受不了别人讽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黛玉毕竟是客,贾府的待客之礼是先客人后主人。南安太妃要求见贾府的女孩子,贾母叫了宝钗黛玉史湘云和探春出来,这就是客人优先之道。周瑞家的为了图顺路,把黛玉排在最后,真要较真,她确有怠慢之嫌。但是吧,我们中国是个讲人情的社会,有些事不能太较真,太较真就显得苛刻了。所以这个事,对错难评。况且黛玉介意的也许不是这个原因,令她生出不悦的,怕还是宫花来自薛家吧。如果周瑞家的先从黛玉送起,黛玉也就没理可挑了。既然她图了方便,再听一句刺,有得有失,不算亏。
黛玉和湘云凤姐李纨探春等,那些都是玩笑,可以反唇相讥,也可以一笑了之,都不是大不了的事。
黛玉刺了这么多人,她又是如何面对别人讽刺呢?
贾母宠宝琴,湘云明确表示黛玉会不高兴。黛玉并不接话,只用和宝琴无限亲昵来回答,事后也并不记恨湘云。可见黛玉还是有气度的,并不是一味的小心眼。
一个年少时难免有棱角,在不经意间会刺伤别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棱角逐步磨平。这时,世间多了一份平和温厚,却少了一份天真直率,世事难以两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对于这个问题,看过下面许多老师的回答,都或多或少有为黛玉打抱不平的意味,我在此稍作补充,以供参考。
薛宝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也不是,喜欢也不是。
这位让薛宝钗爱恨两难的姑娘便是林黛玉。为何如此?皆因林黛玉爱使小性子,大小姐脾气很重,外加自踏进贾府那天起,便树立起来的强烈自尊心,以及处处小心而包裹起来的那颗异常敏感而脆弱的心。
但有一点必须说明,那就是林黛玉的小性子与大小姐脾气并不是针对每个人,也不是无端发作,且大多只是表象,所以不应该被大肆渲染,不应该视为其本性。
我们应该透过这层表象看到内在本质。
先看林黛玉讽刺他人
1、讽刺李嬷嬷
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犯不着劝他。你这个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料也不防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知。
宝、黛、钗首次在梨香院聚会,因宝玉多吃了几杯酒,李嬷嬷过来阻挠和劝说,还搬出“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这一天大的理由,林黛玉替贾宝玉反唇相讥,说出上面这段话来。
她为什么讽刺李嬷嬷?这段话就就交代的非常清楚。往日老太太还给宝玉酒吃,在姨妈这里多吃一杯又有何妨。李嬷嬷好管闲事,只顾自已而不顾他人。
再深入一点说,李嬷嬷劝阻宝玉是担心贾政下来责问关于宝玉读书学习方面的事,而事实上宝玉学问原本不低,只因公子哥的习性掺杂着学来一些“浓词艳赋”,使得贾政异常恼怒,每每嗤之以鼻加以嘲讽,处处否定其学问,并以严加看管,已成威逼,而林黛玉讽刺的正是这一点——“仕途经济学”的毒害之处。
2、讽刺周瑞家的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吧。
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姑娘们戴,剩最后两只给黛玉。黛玉看到宫花的第一反应是,“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可见黛玉在意的并非宫花如何艳丽新巧,而是这之中她与其他姑娘的地位差异。
她不希望被别人差别对待,更不希望被别人看低了身份。她有很强烈的自尊心,这从她第一天踏进贾府而处处小心留意,“生恐被人耻笑了去”就能看出。而周瑞家的将这两只“挑剩下”的宫花拿到她面前时,她便多心起来,敏感起来,这正是因她“寄人篱下、无依无靠”而滋生的对自身人格尊严的强烈维护欲望。
林黛玉不屑于用讨好他人的方式来博得同情与关怀,却又不希望他人来随意践踏她的尊严。虽然周瑞家的也并无此意,但她自己在这一点上却是异常多心。
3、讽刺刘姥姥
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引来大家一阵哄笑,咋一看这话,真就是赤裸裸的嘲讽。可事实上确乎如此吗?我看未必。
首先,看回目标题,见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馀香”,作者曹雪芹用标题点明了,这是林黛玉“雅谑”之为。
其次,我们知道,“雅谑”刘姥姥原是凤姐与鸳鸯起的头,黛玉只是对宴席上刘姥姥出镜情形的补充描述。
再次,当她说出“母蝗虫”三个字时,大家都附和一笑,而薛宝钗还作了一番趣味解读,这都说明了黛玉并非有意讽刺,而是适当地可被理解更被接受的无心“雅谑”。
林黛玉形容刘姥姥是“母蝗虫”,一方面是对前日宴席上刘姥姥打趣情形生动形象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因刘姥姥说大观园如何如何秀美,导致惜春要告假作画,诗社少了一位社员,黛玉因此替诗社出气,说“母蝗虫”即是说刘姥姥是罪魁祸首。
4、讽刺宝、钗
除去上面一些枝枝叶叶,黛玉讽刺最多的无疑是宝玉与宝钗。而这里面细节众多,矛盾也众多,此三者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其中的主导因素。
比如宝玉因看到宝钗雪白的胳膊,痴痴地发呆,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黛玉讽刺道,“原来是个呆雁”。
又如薛宝钗说出史湘云也有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林黛玉讽刺道,“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再如薛宝钗受薛蟠之气,哭红了眼,林黛玉误以为因宝玉挨打所致,讽刺道,“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那么基于此,黛玉每每讽刺宝、钗,便是对其勇于捍卫个人爱情的率真写照。黛玉希望宝玉对待她及他们的爱情忠贞不渝,而不是“看到姐姐,就忘了妹妹”。
这一阶段因相互猜忌或多或少暴露出钗黛性情上出格的特点,所以也不便于强加解释。
总的来说,黛玉喜欢讽刺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皆是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断不是出于其本意真心,而结合其身世、处境和品性便知,她之所以讽刺人,是出于有强烈的自尊心,对不公之事的坦率揭露和批评,对个人爱情的誓死捍卫,以及其中包含的直言不讳、率真可爱的天性。
再看他人讽刺林黛玉
1、史湘云的“讽刺”
薛宝钗15岁生日宴会上,因凤姐说其中一个戏子“活像一个人”,宝钗与宝玉猜到了,只是没说出来,史湘云倒心直口快,应声便说:
到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